战争论(上)-第一卷-第一篇-论战争的性质-第二章
我们必须着重指出,当我们说消灭敌人军队时,并不是只指消灭敌人的物质力量,而是还包括摧毁敌人的精神力量,这两者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而不可分割的.特别在我们谈到一次大的歼灭性行动(一次大的胜利)对其他战斗必然会产生的影响时,应当看到某一部分精神力量的丧失最易影响其他部分.精神因素最富有流动性(如果可以这样表达的话),同别的各种手段比较起来,消灭敌人军队具有较大的价值,但这一手段要求人们付出较大的代价,并且它本身就有较大的危险性,人们是为了要避免这个,才采用别的手段.
采用这一手段必然要付出较大的代价,这是不难理解的,因为在别的一切条件都相同的前提下,我们越想要消灭敌人军队,自己军队的消耗也肯定会越大.
采用这一手段的危险在于:正是因为我们企图取得较大的效果,所以在做不到的情形下,反过来我们也会遭到较大的损失.
因此,采用其他方法,成功时代价较小,失败时危险也较小.可是,这必须具备一个条件,就是敌人也采用相同的方法也就是说这些方法同时为双方所采用.要是敌人选择了大规模战斗,那么我们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意愿,也采用同样的方法.此时,一切就都取决于这种歼灭性行动的结局.显然,即使我方的其他一切条件仍然同敌方相同,在这次行动中我们在各方面也必然是不利的,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和手段已有一部分用在其他方面,而敌人却不是这样.两个不同的目的,假如其中一个不从属于另一个,用来达到这一目的的力量,不可能同时用来达到另一目的,它们是互相排斥的.所以,如果交战的一方决定进行战斗,他又坚信对方并不打算战斗,而是在追求其他目的,那么,他就有十分大的可能获得胜利.任何一方只有预计到对方和自己一样,也不愿意进行大规模的战斗时,决定追求其他目的才是明智的.
可是,我们这里所说的注意力和力量已经用在其他方面,决不是指用在为了消耗敌人力量而进行的单纯抵抗上.只是指已经用在除了消灭敌人军队之外在战争中所能追求的其他积极目的上,单纯抵抗是没有积极意图的,在纯粹抵抗的情况下,我们的力量只能用来粉碎敌人的意图,而不能用在其他方面.
现在我们有必要研究跟消灭敌人军队相对的一面,即保存自己军队.消灭敌人军队和保存自己军队这两种企图是相辅相成的,因为它们是互相影响的,它们是同一意图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我们要研究的,只是当其中某一个方面占主要地位时,会产生如何的影响.消灭敌人军队这一企图具有积极的目的,能产生积极的结果,这些结果最后能打垮敌人.保存自己军队这一企图具有消极的目的,能粉碎敌人的意图,也就是说能单纯抵抗,这种抵抗最后只能是延长军事行动的时间以消耗敌人.
具有消极目的的企图等着歼灭性行动,具有积极目的的企图则引起歼灭性行动.至于应当等待和可以等待到什么程度,这又涉及到进攻和防御的根源,我们将在研究进攻和防御时进一步论述.在这儿我们只想指出,等待不应成为绝对的忍受,而且在等待时所采取的行动中,消灭正在同我们作战的敌人军队,跟其他任何对象一样,也可以作为我们的目标.所以,如果认为有了消极意图就只能寻求不流血的方法,就一定不将消灭敌人军队作为目的,那么,他就在根本观念上错了.当然,当消极企图占主要地位时,它会促使人们采用不流血的方法.但是采用不流血的方法也不一定适合,因为是否合适,这不是由我们的条件而是由敌人的条件决定的.所以,这种不流血的另一种方法,决非迫切希望保存自己军队时的当然手段.如果这种方法不适合当时情况,那么反而会让自己的军队遭到覆灭.许多统帅犯过这种错误,结果弄得身败名裂.当消极企图占主要地位时,它的唯一的必然的作用是推迟决战的时间,让人们等待决定性的时刻.结果往往是推迟军事行动的时间,并且,由于时间和空间是有联系的,因此只要情况允许,还能够变换军事行动的空间.可是,一到继续推迟下去会非常不利的时候,就必须认为消极企图的优越性已经丧失,由此,消灭敌人军队这一原来被抑制.但并没被排斥的企图就又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