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贾梅-03-假期打工女
哦,天无绝人之路。贾梅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连声说:“太好了!太好了!”
林晓梅是比任何别的初一女生要老练、精干,当天下午就帮贾梅介绍了一个餐馆老板。听说那老板是林晓梅的表叔,反正他愿意付五十元钱,条件是贾梅寒假中每天去餐馆干半天活。
“我要上班去了!”贾梅在饭桌上发布新闻,“国外中学生假期里也打工,所以你们别拦我!”
爸爸妈妈听了那事的来龙去脉,都愣在那儿。只有哥哥贾里不无嫉妒地挑毛病:“干一个寒假才给五十元?剥削人一样!”
贾梅说:“可我在家帮着做家务一分钱也拿不到!”
“喂,你怎么变成小商人了,”贾里说,“我将来要赚就赚大钱,像我这种高智商的人,月薪至少一千元,还得是美金!”
妈妈插言道:“每天早上七点到十一点,大冬天的,你能爬得起!”
“那倒是个问题,”贾梅说,“能不能买个闹钟赞助我?”
“买个闹钟就得几十块。”贾里霍一下站起来,“完全可以找出更节约的办法,比方说,每天由我来叫醒你,然后你每天付我些钱,五角就行。”
后来,爸爸特意去那餐馆吃了一顿,实际上是去摸底的,相当于“克格勃”。贾梅听到他回来对妈妈说:“她什么都不会干,出去学点本事也好。即使不拿钱,算交学费,那也合算的!”
“她打什么工?娇小姐一个,两天就会让老板赶回来的!”妈妈说。
“我看不至于,为了左戈拉,她劲头大得很哪!”爸爸说,“那左戈拉到底是个什么人物,我也想会会他。”
难怪贾里一直说爸爸偏心。看,爸爸还带回来一个电子闹钟,上面的标价是五十元。贾梅连连叹气:早知这样,不买闹钟,也不用打工,这笔钱买票买花正好。好心的爸爸重文轻理,连起码的经济概念也没有。
不过,贾梅很快就感觉到,一参与打工,社会地位就不同了。一旦戴上围兜、袖套,在饭店后堂洗洗碗、拣拣菜,别人就开始称她“小贾”,像称呼有工作的年轻人那样,而不是什么“贾梅同学”了。还有,大家的谈话内容很广,也不避开她,这就让她有机会看到世界的另一个角落。
这是家个体餐馆,小小的,经营酒菜、汤面。老板是个胖胖的中年人,不凶恶,对谁都是客客气气,还爱说点笑话。早上生意清淡,他就边干活边妙语连珠。
“知道么,我家那一带左右邻舍都被撬窃过。有一家姓张,已经被窃过两次了,主人怕贼再来光顾,就在桌上留了张条子,写道:本室已被撬窃两次,请勿再白费气力。不料,一天那贼又来了,看罢条子,在下面批道:情况属实,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此行仍有收获。”
说罢,他响亮地笑起来,他外号叫“阿五”,笑法也和外号般配。
“后来呢?”贾梅问。
“后来公安局就根据笔迹破了案。”阿五说,“坏人有什么当头,吃官司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