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序
所谓“美丽的童话的人生,”在哪里可以找得到呢?现代的人世间,哪里现得出来“美丽的童话的人生”呢?
恐怕那种所谓童话的美丽的幸福的生活,只有在最少数的童话里才能有罢!而这些最少数的美丽的生活,在童话里所表现的,也并不是在人世间,却都在虫的世界,花的世界里,至于在一切童话里所表现的“人”的生活,却仍是冷酷而悲惨的。
我们试读金斯莱(Charles Kingsley)的《水孩》(Water Babies),扫烟囱的孩子汤姆(Tom)在人的社会里所受的是何等冷酷的待遇呀!再试读王尔特(O Wilde)的《安乐王子》,燕子飞在空中所见的景象是何等悲惨的景象呀!少年皇帝②在梦中所见的景象又是何等的景象呀!没有,没有,在童话中的人生也是没有快乐的!正如安特生在他的《一个母亲的故事》二里所述的,母亲的孩子为死神所抱去,她竭尽力量想把他抱回,但当她在井口看见孩子的将来的运命时,她却要叫道,“还是带他去好”!现代的人生,就是如此。
圣陶最初下手做童话,是在我编辑《儿童世界》的时候。那时,他还梦想着一个美丽的童话的人生,一个儿童的天真的国土。所以我们读他的《小白船》,《傻子》,《燕子》,《芳儿的梦》,《新的表》及《梧桐子》诸篇,可以显然的看出他是在努力的想把自己沉浸在孩提的梦境里,又想把这种美丽的梦境表现在纸上。然而,渐渐的,他的著作情调却不自觉的改变了方向。他在去年一月十四日写给我的信上曾说,“今又呈一童话,不识嫌其太不近于‘童’否”?实在的,在成人的灰色云雾里,想重现儿童的天真,写儿童的超越一切的心理,似乎是不可能的企图。[”]圣陶的发生疑惑,也是自然的结果。我们试看他后来的作品,虽然他依旧想以同样的笔调来写近于儿童的文字,而同时却不自禁的融凝了许多“成人的悲哀”在里面。虽然在文字方面,儿童是不会看不懂的,而其透入纸背的深情,则是一切儿童所不容易明白的。大概他隐藏在童话里的这个“悲哀”的分子,也与柴霍甫(A?Tchekhov)在他短篇小说和戏曲里所隐藏的一样,渐渐的,一天一天的浓厚而且增加重要。如他的《一粒种子》,《地球》,《大喉咙》,《旅行家》,《鲤鱼的遇险》,《眼泪》等篇,所述的还不很深切,他还想以“童心”来完成一个人世间所永不会完成的美满的结局。然而不久,他竟无意的又自己弃了这种幼稚的幻想的美满的大团圆。如《画眉鸟》,如《玫瑰和金鱼》,如《花园之外》,如《瞎子和聋子》,如《克宜的经历》等篇,则其色彩已显出十分的灰闇。及至他写到《快乐的人》的薄膜的破裂,则他的悲哀已造极巅,即他所信的田野的乐园,此时也已摧毁,最后,他的对于人世间的希望,遂随了《稻草人》而俱倒。“哀者不能使之欢乐”,我们观圣陶的童话里的人生的历程,即可知现代的人生是如何的凄冷悲惨;即梦想者竭力欲使之在理想的国里美化这么一瞬,仅仅是一瞬,而在事实上也竟不能办到。
人生的美丽的生活,在那里可以找到呢?如果将来的“地国”的乐园不曾实现,人类的这个寻求恐怕是永没有终止的时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