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爱洛漪丝第二卷-14

儿童资源网

新爱洛漪丝第二卷-14

  还有更甚的:那就是每个人不断地使自己跟自己发生矛盾,但没有人认为这是坏事.人们有进行交谈的原则,为了应用,也有别的原则:没有人对它们之间的矛盾感到气愤,他们都同意它们之间不会集合到一起:人们甚至不要求作家.尤其是伦理学家说的要象他的书一般,也不要求他的行为要象他说的一样;他的著作.言论.行为是三个不同的东西,并非必须一致.总而言之,一切都很荒谬,但丝毫不会引起反感,因为大家对此已习惯了;而且对于这种言行不一致甚至会表示好感,好多人还以此为荣.其实虽然大家都热心鼓吹他们职业的准则,他们却夸耀有另外一种调子:法律家摆着骑士的模样;税务官装做贵人;主教说些风雅的话;内侍臣大谈其哲学;政治家卖弄聪明;甚至除了自己本色以外不能装做任何其他模样的普通手艺匠,也在礼拜天穿起黑色服装,这样便有宫里人的派头.唯有军人瞧不起所有其他等级,他们肆无忌惮地保持着他们原来的派头,好人看了讨厌.这并不是德.缪拉(德.缪拉(de Muralt):瑞士伦理学家.作家.他的《论英国人和法国人书简》(1726)颇著名.......译注

  )先生没有道理,他偏爱他们的团体;但在他那个时代是正确的,今天可就不正确了.在文学进步的影响之下,一般的派头向更好的方面发展;只有军人不愿意改变;从前他们的派头是最好的,最后却变得最坏了.(这种判断(正确的或虚假的)只能适用于下级的和不住在巴黎的:因为在王国中的一切知名之士都服兵役,甚至一切宫内官员也都是军人.但就沾染的派头而论,在战争时期作战的和在卫戍部队生活的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卢梭原注)

  这样,人们与之说话的并不是人们与之交谈的人;他们的感情并不从他们心坎里发出来,他们的智慧并不在他们的脑筋里,他们的议论并不代表他们的思想;人们只看到他们的外形,进入这样的社会,就象面前出现一张动画,里面只有平静的旁观者自己在活动.

  这便是我在巴黎看到的大社会给我形成的观念,这种观念可能同我特殊的状况有关系而并不是事情的实际情况,而且在新的启发下无疑会改变的.此外,我涉足的社会只是爱多阿尔阁下的朋友们带我去的地方,我深信为了认识一个国家的真实的风俗,应该深入到其他阶层中去,因为富裕的阶层几乎到处都是一样的.往后我要努力了解得更清楚些.目前,你来判断一下:我把这群人称为一片沙漠,并害怕自己陷于孤独,在那里我看到感情和真实只是空洞的表面,它随时都在变化和自行消灭,在那里我看到些幽灵和幻影,它们在你眼前出现了一会儿,等到你想抓住它时却立刻消失,我上面所说是否有道理?我至今看到了许多面具,什么时候我才能看到人们真正的面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