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切,除了赵三自己,无人知晓。然而,他的“神功”,这次却是有目共睹的。这样,他的威名就不胫而走了。赵三的名字渐渐被“神腿”所代替了。
盛名之下,“神腿”似乎有点飘飘然了。他嘴上不说,心里却喜欢别人称呼他这个绰号,言谈举止也完全像一位大侠了。
人怕出名。神腿大侠的名声吸引了很多热心学武的青少年,他们纷纷投到他的门下拜师学艺。赵三正想开办武馆,发扬光大少林武术,于是便满心欢喜地收下六十多名徒弟。
徒弟们对他的崇拜和吹捧,更使他飘然陶醉找不着北了。然而,江湖上,武林中,“山外有山楼外有楼,强中更有强中手”,赵三却缺乏这种自知之明。要不是遇到几位高人给了他一些颜色看看,他还一直认为自己就是天下第一呢!
有一天,赵三骑马去山东曹州。半路上,前面有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用独轮车推着一位少妇慢吞吞地走着。赵三的马快到他们跟前了,那小孩仍是埋头推车赶路。见此情景,赵三很有些恼火。正想发作之时,只见那少妇说话了:“神腿大侠来了,怎么还不赶快避开让路?”小孩一听,随手连人带车端了起来,靠着路边走了五六丈远,才轻轻地放下,脸不泛红气不发喘。这一举动让赵三看傻了眼。他知道,这是遇上了武林高手了,没敢再说什么,就快马加鞭前行了。
天黑以后,赵三赶到一个集镇的客店里投宿。店主人忙出来迎接,这又让赵三惊骇不已。原来,店主人就是他白天在路上遇见的那位少妇。赵三怎么也想不到,他们居然赶在了策马飞驰的自己前边。店主人对他笑笑,赵三尴尬的脸上发讪,两人彼此心照不宣。
夜里,他独自住一间客房。吃过晚饭就把门上了闩,和衣而睡了。第二天早晨醒来,他枕在头下的那把佩刀不见了,一摸身上,带的两锭银子也不翼而飞,腰里只剩下一些铜钱。再看看门,依然上着闩,不像有人进来过。他心里暗暗地说:“这就奇怪了!”然而,他不敢声张,也不敢找店主人理论。一个赫赫有名的神腿大侠,竟然被人几乎洗劫一空,说出来不丢人现眼吗?那就只好吃个哑巴亏了。
神脚大侠(3)
吃了早饭,赵三准备离去,掏钱付账。他不甘心认输,还想趁机露一手,就顺手在桌子上点起铜钱来。每点一枚钱,就用手按一下,最后把该付的钱全部按进了桌面里。店主少妇看了看,也没说什么,笑吟吟地走过去,用手掌轻轻一拍桌子,那些钱都蹦了出来。然后,用手拢在一起数数。数完,随手将钱掷向一个枣木凳面,说道:“客官,不多不少,正好。”
赵三不看则已,一看马上面红耳赤。原来,那些钱竟一枚枚地竖立着嵌入凳面,只露出一点钱边。赵三不敢再呆下去,赶紧策马离去。
这次山东之行,使赵三感受到了天外有天。不过,他的遭遇并没有对任何人讲。
回到家乡,赵三的耳边依然充满了喝彩声,赞叹声。赵三每天带着徒弟们在村头空场上教练武术,风雨无阻,寒暑不断。围观的人很多,特别是农闲的时候,几乎每天都有上百人,为赵三和弟子们的精彩表演助兴叫好。徒弟们心地单纯,对师傅当然只有佩服的份儿。日子长了,赵三的心又飘了起来,趾高气扬,目空一切,听不得半句闲言碎语。可围观的人群三教九流夹杂其中,人多嘴杂,难免会有人说句什么不中听的话。终于有这么一天,赵三听到了他不愿听到的话。
那一天风和日丽,赵三照例在村头空场上教授徒弟。这天,围观的人似乎比平时多了近一倍,密密麻麻地把场地围个水泄不通。赵三见这么多人给他捧场,便极力炫耀自己的本领。他面带微笑,沿场子一圈拱手致意,然后通通通地打了一套少林八卦掌。围观的人赞不绝口,拍手叫好,掌声经久不息。
人群中有个七十岁左右的老汉,带着个十来岁的男孩儿,也跟着众人鼓了几下掌。那小男孩儿看了老汉一眼,用手掩着嘴巴一边悄声说道:“这人的武艺有些来历,可就是破绽多了一点。”老汉连忙瞪了他一眼制止:“小孩子家,不懂规距,不许胡说,好好看!”小孩吐了一下舌头,做个鬼脸,便不再说话。然而站在他身旁的人却听见了他刚才的话,都大吃一惊,交头接耳地议论起来。一传十、十传百,很快,场子周围的观众没有一个不知道,有个小男孩说神腿大侠的武艺有破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