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两度在千钧一发之际救了宋江,这也是李俊在所有“买卖”中做得最大的一桩人生买卖,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江州劫法场,李俊合着梁山好汉救了宋江,白龙庙聚义,李俊带着威猛兄弟也入了伙。李俊本身就不是一个安分的人,和浔阳江上的小打小闹相比,梁山英雄的大砍大杀当然快活多了,李俊也遂了自己心愿。
后来晁盖在曾头市中箭身亡,宋江当了头领,甫一接手,就一改晁盖行事,开始了宋氏新政,将聚义厅改成了忠义堂。然后打击原来旧势力,竭力培养自己的亲信。这一来李俊自然也成了宋江手上的一枚重要棋子。八百里水泊梁山是众好汉安身立命的第一本钱,岂能给了外人?宋江力排众议,硬将兄弟李俊安排在水军寨第一位,三阮排到了二、三、四位。李俊入伙,论资历、论功劳、论对梁山泊的熟悉程度,都远不及三阮。但平步青云,力压众人,只因为自己站对了路线,属于领导的亲信,是自己人。后来梁山一百单八将排座次,李俊依然是水军第一头领,三阮甚至被搁到了张横、张顺兄弟后面去了——大家都知道,张横、张顺也是宋江的铁哥们儿。
如果以为李俊的发迹仅仅靠裙带关系,他本人只是宋江的一条走狗,那就大错特错了。
梁山真英雄——李俊(2)
二
做兄长的宋江待李俊这般义气,做兄弟的自然是感恩戴德,哪怕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梁山好汉基本都是这样。但一个能成就大事的人,绝不甘心做一条走狗,他必然有自己的主见,甚至有高出主子的地方。梁山泊有三个“龙”字号人物,一个是“入云龙”公孙胜,一个是“九纹龙”史进,再一个就是“混江龙”李俊,除史进见识略逊一筹以外,公孙胜和李俊都有高出旁人的地方。公孙胜在征方腊之前,预感不妙,即云游方外修仙炼道去了。公孙胜这种脱离群众,抛开兄弟明哲保身的做法,让人感觉不像梁山好汉的行径。李俊不一样,他一方面不忘义气二字,对得住兄弟,同时也保持了自我本色,并干出一番大事业,这才是真英雄。
宋江受了招安,率军破辽,立下大功。疆场上一刀一枪,博个封妻荫子,是宋头领当初受招安给大家许下的诺言。但这时,朝廷不光没有封赏,还严加防范,颁布禁令,命令众好汉只能在城外屯扎,不得入城。这岂不让人心寒到了极点?以致众人尽有反心。但这里做得最坚决的却是李俊和他的水军,他们有情绪,更有行动。李俊合着二张、三阮请军师吴用前来议事,密谋造反。
李俊等人何以不找宋江、卢俊义,专找吴用呢?宋江一心招安,愚忠愚孝,无药可救,自不用说。但他们为何连卢俊义都不找呢?他可是除宋江之外的梁山群雄第二号人物啊!这里就有个“明势”与“暗势”之别了。明势就是看起来你大权在握,势力很大,但实际上是纸糊的灯笼,一戳就穿。暗势就是看起来位置在下,但实际权力却是更大,一旦起事,压倒明势,轻而易举。卢俊义被宋江赚上山来人了伙,按晁盖遗言,本该坐山寨头把交椅,但他有自知之明,哪敢动宋江的宝座,于是坐了第二把交椅。卢俊义颇有才略,但由于威胁到宋头领,始终被宋江严加防范。他既然从未真正掌握过什么大权,当然也更谈不上有任何势力可言。身边除了有个耿耿忠心的家仆燕青以外,自始至终再无任何亲信随从,可见他在山寨被孤立的地步。吴用看似在卢俊义之下,但实际上众好汉更认同他,吴用入伙早,哥们儿多,人人都买他的账。想当年正是吴用伙同晁盖,密谋生辰纲,东溪村七星聚义,才有了后来水泊梁山的勃勃生机,那是何等的豪气干云。李俊和三阮他们找到吴用,也是想重现当年壮举。但吴用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身在草泽的吴用,那时的吴用是只野鸟,为了觅食,得想尽办法奔波不停才行。这时的吴用已经成了家禽,被主人豢养,搁在笼中。一旦让他出笼的话,才发觉自己已经飞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