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思议的盗墓人

儿童资源网

不可思议的盗墓人

  梁家镇大半的人家都姓梁,分别从事着人们生活所需要的各种行业。不过梁佳森家所从事的行业却有些特别,他的祖上几代都是造墓的。造墓很有讲究,不光要选好墓址测好方位,就连墓穴的长短深浅都有一定的规则,丝毫马虎不得。要是碰到有钱人或官宦之家,造的墓就更加考究了,有墓门,有甬道,还有正室副室之分,这就好比现在的房地产商建造住宅,非专业人士是很难建造得好的。可是到了梁佳森这一代,情况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梁家镇处在规定要实行火葬的区域,墓穴只是一个不到半米见方的坑,放得下一个骨灰盒就可以了,谁都可以做,根本就用不着梁佳森这样的专业人士。于是梁佳森就断绝了经济来源。梁佳森虽说也有一些家底,但是坐吃山空,几年后便已是家徒四壁,穷急了的他就决定去盗墓。由于梁佳森对坟墓的方位和结构都很熟悉,能发现别人发现不了的古墓,又了解古墓的内部构造,所以他去盗墓就比别人更显得轻车熟路。

  事实上梁佳森已经在镇东十几里的南山坳里发现了一座古墓。这座古墓规模不小,但却隐藏得很好,一般人很难发现,所以估计还没有被盗过,里面肯定有不少价值不菲的随葬品。选了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梁佳森带着工具摸到了南山坳。人口预先都已侦察好,所以一到那里他就开始挖了起来。刨开了半米深的土后,一块很大的石板就露了出来,石板严丝合缝,凭梁佳森的经验,便知道这座古墓确实没有被盗过,不由得欣喜若狂。他撬开石板,往墓穴里丢了个火把进去,然后坐在旁边喝了半瓶酒,抽了两支烟,等墓穴中积存的毒气散发得差不多了,这才点燃了带来的汽灯,进入了墓穴的内部。到了里面一看,梁佳森顿时喜出望外,墓穴的规模比他原先想象的还要大,随葬品也比他想象的还要多,而且不少还是金器玉器等贵重物品。墓里还有一块石碑,记载着死者的生平,梁佳森读了才知道,原来此人名叫周伯勋,明朝人,官至吏部尚书,怪不得他墓里有这么多值钱的东西,让自己大大地发了一把。

  梁佳森选了十几件器物,装在随身带去的布袋里,出了墓穴后又小心地把土回填好,做好伪装,确信别人不会再发现了,这才放心地离开。现在这座古墓等于已经成了他的银行,什么时候想要了,就可以过来拿些器物去换钱。回到家后,梁佳森并没有急着把那些器物出手。他知道这些都是文物,国家控制得很严,得找到一个稳妥的买家,不然的话,非但拿不到钱,搞得不好还会吃官司,惹上牢狱之灾。

  就在梁佳森积极寻找稳妥的买家、期待着将这些盗墓得来的东西换个好价钱时,梁家镇里也在进行着两件大事。一件是由镇政府出面,向上级政府和文管部门报告,要求发掘明朝吏部尚书周伯勋的坟墓。周伯勋就是本地人,据说为官时颇有政声,而且很有远见,他为自己建造的坟墓不仅没有牌坊、石翁仲这些排场,甚至连墓碑和坟包都没有,整个坟墓全都埋在了地下,所以至今都没有人知道他的坟墓具体位置究竟在什么地方,因而也未曾遭到过盗墓贼的破坏,如果能找到,发掘出来,一定会有不少宝贵的文物。然而镇政府的真正目的,却是想借发掘周尚书墓来提升梁家镇的知名度,为镇里的经济和旅游发展服务。

  另一件事是由几位德高望重的梁姓乡贤发起,重新修订梁氏族谱。俗话说,盛世修谱,这几十年来,梁氏族人中又出了不少出类拔萃的人物,重新修订族谱,不光是对祖宗的告慰,也是一件造福于子孙后代的大好事。不过对这件事,梁佳森却并不怎么关心,他虽然也姓梁,但一不是出类拔萃的人物,二没有造福子孙后代的远见,最多就是在族谱上有个自己的名字而已,对他的生活工作都没有什么影响。使他寝食难安的是发掘周尚书墓的那件事。周尚书的墓现在虽然还没有被其它人发现,但梁佳森知道,现在的探测仪器这么发达,要是真的去找,是一定会被找到的。到那时这座古墓就再也不是他的银行了,所以他决定趁早再进墓一次,尽可能地多拿一些器物回来,免得守着宝藏却空手而归。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