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梁佳森去街上买烧酒,准备晚上进墓时喝了抵御阴寒,正巧在街上碰到了二叔公。二叔公是目前梁姓族人中辈分最高的人之一,也是这次修订族谱的主要人员之一。他见到梁佳森,一把拉住他说: “佳森,族谱已经修好了,你快跟我去看看。每个梁家人都应该知道自己的根。”梁佳森本不愿去的,但二叔公德高望重,又是他的长辈,他不敢违拗,只得跟着二叔公去了梁氏宗祠。族谱修得很精致,梁佳森先找到了自己的名字,然后是他父亲的,爷爷的,一代一代地看上去,看到最后不禁大吃一惊,原来他们的祖先竟然是周伯勋。族谱上写有注解,说明周伯勋因体谅到岳父家没有儿子,就把自己的一个儿子改为梁姓,替岳父家传承香火。照这样算来,梁佳森就是周伯勋的第二十七代嫡系子孙。梁佳森一下就蒙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竟然挖了祖坟,这可是大逆不道的事,今后死了都没有颜面到地下去见祖宗。
从宗祠出来,梁佳森一阵阵地打着寒战,仿佛生了大病一样。他酒也不买了,失魂落魄地回到家里,把上次盗来的那些器物拿出来,越看越是心惊。那些器物仿佛都变成了一只只祖宗的眼睛,盯着他这个不孝子孙,使他无可遁形。梁佳森终于作出决定,把这些器物再送回古墓去。当天晚上,他又去了南山坳,把这些器物重又放回了墓里,又仔细地将进墓的石板封好,将土回填好,上面再盖上一些杂草树叶,还趴在坟前重重地磕了几个响头,请求祖先的原谅,这才下山回家了。但他虽然把器物送了回去,心里却总是有些忐忑不安,总好像不知什么时候会被人发现,他梁佳森竟然丧心病狂地挖了自家的祖坟。
不久之后,上级政府和文管部门终于同意要发掘周尚书墓了。这天,梁家镇来了几个文物考古方面的专家。不过他们并没有带来什么先进的探测仪器,而是来找墓葬方面的行家梁佳森,要他帮助寻找周尚书墓,这使得梁佳森又一阵心惊肉跳,就好像做了坏事被人发现了一样。为了掩人耳目,梁佳森装模作样地领着考古人员在山里转了三四天,这才像是突然发现似的找到了周尚书的坟墓。那些考古人员毕竟是专家,其中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头一看就说: “这墓已经被人盗过了,而且被盗的时间就在不久之前。”此话一出,众人都是一惊,尤其是陪同前来的镇政府工作人员中的那几个梁姓族人,更是气愤地骂道: “不知是哪个天杀的,竟然盗了我们的祖坟。”梁佳森在一旁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背上却都是涔涔的冷汗。
确定了位置后,发掘工作就要开始了。这天,南山坳上热闹非凡。由于修订了族谱,梁姓族人几乎都知道了周尚书墓就是他们的祖坟,所以很多人都来到了发掘现场。此外,也来了一些记者。这段时间以来有不少名人墓葬被发掘了出来,已成了社会上的一个热门话题,所以记者都不肯错过这个机会。梁佳森也参加了发掘工作。他一直在注意那位花白头发的专家,只见他一直都紧锁着眉头,仿佛在担忧这座古墓不知被盗墓贼破坏成什么样子。然而等到进了墓室,看到了梁佳森放回去的那些器物,他又露出了极为诧异的神色。这时,有人也发现了梁佳森曾经看到过的那块记事碑,不过当时梁佳森只想着拿东西,并没有看完。其实石碑的上半部记载着周伯勋的生平,下半部则是墓中陪葬品的清单。他们将陪葬品和清单一一核对,便惊奇地发现,葬品竟然一件都没有遗失。一行人回到地面后,记者们立刻涌了上来,围住那位花白头发的专家,抢着问:“听说这座古墓已经被盗过,请问损失是否惨重?”
专家说: “所有的器物全部都在,没有一点损失。”
记者又说: “既然已经被盗过,怎么会没有损失?是不是你们对被盗的判断有所失误?”
专家说: “这座墓确实被盗过,至于为什么会没有损失,我也难以理解,只能这么解释,就是那个盗墓人把葬品盗走后又送了回来。”这个消息又引起了大家的纷纷猜测。第二天,梁佳森就从报纸上看到了有关这件事的报道,题目是《不可思议的盗墓人》,文章的最后写道:由于那个盗墓人把盗走的器物又全部送了回去,所以有关部门决定不再侦查追究。看到这里,梁佳森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他知道,如果这件事情查出是他干的,别说承担刑事责任,就是梁姓族人的口水都会把他淹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