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如何惩治和珅

儿童资源网

嘉庆如何惩治和珅

  第四,制造舆论。嘉庆命各直省和在京大员,就和珅事向朝廷表态。直隶总督胡季堂首先表态,他在奏折中指责和珅丧心病狂、目无君上、蠹国病民、贪黩放荡,真是一个无耻小人,请求将其“凌迟处死”。“凌迟”就是千刀万剐。嘉庆立即批示,在京三品以上官员讨论这个意见,若有不同意见,也可以自行向皇帝上奏。实际上,就是以胡季堂的意见定下基调,并通报各省督、抚,要他们都表明态度。

  第五,惩办和珅。初九日,在公布乾隆遗诏的同时,将和珅、福长安的职务革除,下刑部大狱。命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负责查抄和珅家产,并会同审讯。初十日,嘉庆御批“实力查办以副委任”,全面清查和珅大案。十一日,在初步查抄、审讯后,嘉庆宣布和珅二十大罪状:主要有欺骗皇帝、扣压军报、任用亲信、违反祖制、贪污敛财等。十八日,在京文武大臣会议,奏请将和珅凌迟处死,将同案的福长安斩首。嘉庆四年正月《上谕档》中记载:嘉庆谕示“和珅罪有应得”,就是说怎么严惩和珅都不过分,但考虑到他曾任领班军机大臣,为了朝廷体面,赐他自裁。据说和珅在狱中,自知生命不久,对着窗外元宵明月,感慨赋诗道:“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在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这样的镜头:和珅得到嘉庆皇帝赐给他的三尺白绫,在狱中自尽。福长安以阿附和珅,令其到和珅死所跪视和珅自裁,并革去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职,逮下狱,籍其家。

  第六,讲求策略。嘉庆说,和珅得罪的是先皇,所以要在皇父大丧期间,处治这个先皇的罪臣。和珅被诛后,其党羽皆惶恐不安。有的朝臣上疏,力主穷追其余党。嘉庆并没有这样做,而是在除掉和珅后,马上收兵。对和珅的亲信,除伊江阿、吴省兰、吴省钦等人给予处分外(和琳已死),其他由和珅保举升官者或给和珅送贿者,概不追究。嘉庆宣谕:“凡为和珅荐举及奔走其门者,悉不深究。勉其悛(quān)改,咸与自新。”此谕一下,人心始安,政局稳定。

  嘉庆对和珅的惩治,动作迅速,干净利索,宽严适当,十分成功。这是嘉庆皇帝一生处理重大政治事件中最为精彩的一笔,也是他作为政治家的惟一杰作。但是,嘉庆定和珅的第一大罪是:在宣布皇太子前一天,和珅向他送如意以示拥戴之功。这表示和珅要投靠新主,其心不能算恶,既不叛君主,也不反社稷,此条构不成杀头之罪。嘉庆将此定为和珅第一大罪状,表明嘉庆胸中没有大格局,掌上没有大手笔。这是嘉庆亲政之后,平庸性格的一次表露。

  不过,嘉庆对和珅的功绩和才能还是肯定的。嘉庆十九年(1814年),在和珅被杀15年之后,清国史馆将编修的《和珅列传》(稿本)送呈嘉庆审阅。嘉庆见记载简略,只记录了和珅的一堆官阶履历,很不满意。他朱批道:“和珅并非一无是处”,他“精明敏捷”,任职30年,还是做了很多的事。只是和珅贪鄙成性、怙势营私、狂妄专擅、贪婪专权,才不得不加以重罚。

  《清史稿·和珅传》记载:“仁宗(嘉庆)尝论唐代宗杀李辅国,谓:‘代宗为太子,不为辅国所谗者几希。及即帝位,正其罪而诛之,一狱吏已办。’盖即为和珅发也!”这说的是唐代宗诛宰相李辅国的史事。《旧唐书·李辅国传》记载:李辅国,出身卑贱,年少被阉,相貌丑陋,粗通文字。在太子东宫是一个喂马的太监。安史之乱中,他力劝太子即帝位。肃宗即位后,升为太子管家。后来官运亨通——任开府仪同三司、郕(cheng)国公、兵部尚书、博陆郡王。肃宗死后,代宗即位,尊为尚父、司空兼中书令。《新唐书·李辅国传》也记载:代宗既嗣位,不愿大张旗鼓地杀李辅国,只差遣侠者,深夜将其刺杀之,割下头颅扔到溷厕中。但代宗仍对此事保密,刻木代其首以葬。嘉庆对和珅的处理,很像唐代宗对李辅国的处理,就是不愿深究、不想把事情搞大,而是作为个案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