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溥仪的宫廷生活

儿童资源网

揭秘溥仪的宫廷生活

  伪满时期,溥仪还保留着吃西餐的习惯。在伪宫中专设了一个西膳房,为其做西餐。他还把在天津时给他做西餐的厨师王丰年、于清和带到长春,继续给他做西餐。他吃的西餐,一般是两个菜一个汤,一个点心,再加上面包、水果。先是上前菜,或是小吃,有时上一杯鸡尾酒,然后是一道汤,两道菜,一般是牛肉配上一些菜,最后再上一道甜点、咖啡、水果。溥仪吃西餐的时候有时喝一点葡萄酒或白兰地。溥仪对西餐比较喜欢,有时候,一个月要连续半个月都吃西餐,少的时候一个月也要吃上十天八天的,就是不吃西餐的时候,也要让王丰年给他做一个汤。他吃饭的时间不固定,但吃西餐时较固定,而且,溥仪外出巡幸,都要带上西餐厨师。溥仪在伪宫中常进行赐宴,举行宴会,这时都是吃西餐,伪宫里的西膳房只给溥仪单独做一份西餐,其他人的西餐都是由新京大和旅馆的厨师来做。而且,每次宴会都要由伪宫廷乐队演奏西洋乐助兴。

  溥仪喜欢喝酒,但不常喝。而且,还喜欢吸烟,一般是吸英国产的猫头、三五、三六、三九牌香烟。

  寝宫从殿到楼

  住是人类生存的另一大要素,人们对居住的完美追求莫过于帝王的宫殿。紫禁城养心殿建于明朝,占地5000平方米,建筑10余座,房屋160间,南北三进院,第一进院为太监居住;第二进院为正殿养心殿,为工字形,东西有配殿;第三进院为后寝宫,为后妃临时居住。雍正帝时将养心殿作为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此后继位的八位皇帝均居住于此。溥仪从三岁被抱进宫,到1924年被国民革命军逐出宫,就一直住在自雍正皇帝以来历代帝王居住的养心殿,即使是在大婚的第一夜也是跑回养心殿住的。养心殿的家具都是由紫檀木等珍贵木材制成,垫褥都是由一色的淡黄色宫缎做成,在东暖阁的南窗和炕桌上摆着唐代的瓷器,此外,殿中还陈设着许多珍贵的玉器、书画等。

  清代设有起居注馆,专门记载皇帝的起

  居事宜。溥仪退位后,仍照记不辍,如1912年阴历正月初一的记载:“正月初一日,上诣皇太后前请安。巳刻诣皇极殿率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等行庆贺礼,诣养性殿隆裕皇太后前递如意。毕,御干清殿升座,受王公大臣、蒙古王、贝勒、贝子等行礼。毕,驾还养心殿。”这时刚退位的溥仪还像模像样地升朝退朝,接受百官的朝贺,到后来,其生活就越来越简单了。如1921年的《内起居注》记载:“六月初一日,请驾卯正二刻上书房。辰初三刻,进早膳一碗、两个窝头、一碗小米粥。巳正下书房;申正进晚膳,两碗膳,一碗绿豆粥;戌正进帐子,戌正二刻歇着。”这时的溥仪除了看书,吃饭,已别无它事。

  1924年11月5日,国民革命军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派人进宫向溥仪宣布,永远废出皇帝尊号,即日移出官禁的通告。一场革命风暴把溥仪逐出了居住了16年的紫禁城,从养心殿移住到了其父载沣的王府北府。住到北府的溥仪并未获得自由,反而是终日寝食不安,他既觉得这里不安全,又想借外力实现复辟大清的梦想,于是,在郑孝胥等人的安排下,住进了日本公使馆。不久,又在日本人的安排下,溥仪化装秘密地移居到了天津的日本租界张园。

  张园为清未标统张彪的住宅。这是座具有西洋古典风格的豪宅,张彪为迎接溥仪的到来,特意为其购买了许多日常生活用品和欧式家具,住在这座有抽水马桶和暖气的洋房里,溥仪觉得这里比紫禁城的养心殿要舒服得多。1929年,溥仪又由张园移居到静园,直到1932年到长春任伪满洲国“执政”,溥仪在天津居住了七年。

  1932年3月9日,溥仪在日本侵略者的挟持下来到长春,就任伪满洲国“执政”。4月3日,溥仪把“执政府”搬到位于长春东北角的原吉黑盐业榷运局,这里原是个盐仓,为英国人所建。1934年溥仪第三次登极后,这里称“帝宫”,俗称“皇宫”。此后,溥仪在这里居住了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