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猪圈”爬出来的屠夫皇帝

儿童资源网

从“猪圈”爬出来的屠夫皇帝

  他生于帝王之家,长得白白胖胖。即位前,他遭人猜忌,被脱光衣服关在“猪圈”里,扮的是猪相,吃的是猪食,任人羞辱,任人打骂,甚至几次险些被当做猪杀掉,是个可怜巴巴的落魄王爷;即位后,他猜忌别人,拿起手中的霍霍屠刀,利用手中的生杀大权,屠杀功臣,屠杀宗室,一脸的凶相,一身的血腥,是个地地道道的残暴皇帝。这位从“猪圈”里爬出来的屠夫皇帝,就是南北朝时期刘宋王朝的第七任皇帝——宋明帝刘彧。

  刘彧(439—472),字休炳,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因为生母早死,刘彧从小由三哥刘骏的母亲抚养成人。元嘉二十五年(448),刘彧被封为淮阳王,四年后改封湘东王。刘义隆死后,刘骏即位,是为宋孝武帝。刘骏和刘彧为一母所养,刘彧又非常敬重刘骏,遇事忍让,所以二人关系甚好。刘骏性情暴戾,诸弟多被他迫害致死,唯独刘彧能得到优待。大明八年(464),刘骏病逝,长子刘子业即位,刘彧便开始了噩梦般的屈辱生活。

  刘子业虽然年轻,但深通历史,颇有忧患意识,整日担心皇位被别人夺去。在他看来,几个年富力强的叔叔对自己构成的政治威胁最大。为了防止叔叔作乱,刘子业把他们调入京城,外出之时令其随从,回宫之后囚于殿内,在加强防范的同时,刘子业还对他们“殴捶凌曳,无复人理”(《宋书》)。在残存的六位叔叔当中,以十一叔刘彧、十二叔刘休仁、十三叔刘休佑年龄较长,历任地方刺史,具有丰富的政治经验,且拥有较强实力的军队,因此被刘子业视为心腹之患;而三王当中又以刘彧年长,自然成为刘子业实施迫害的重点目标。

  为了打击和羞辱叔叔,一贯擅长恶搞的刘子业把“形体并肥壮”的三王“以竹笼盛而称之,以太宗(按:刘彧)尤肥,号为‘猪王’,号休仁为‘杀王’,休佑为‘贼王’”,并且令其“录以自近,不离左右”。除了限制人身自由,刘子业还“以木槽盛饭,内诸杂食,搅令和合”,从生活饮食上加以迫害。由于刘彧长得白白胖胖,刘子业干脆“掘地为坑阱,实之以泥水”,专门为他建造了一个“猪圈”,动辄下令“裸太宗内坑中,和槽食置前,令太宗以口就槽中食”,看到刘彧像猪一样在泥水里蠕动、吃东西,刘子业“用之为欢笑”(《宋书》)。

  刘彧脾气温和,处事稳重,虽然对刘子业的行径愤怒到了极点,但仍装出一副恭顺、服从的样子来。刘彧越是这样,刘子业就越生气,对他就越不放心,几次暴露杀机以绝后患,均被拦下。有一次,刘彧不小心得罪了刘子业,刘子业便下令“即日屠猪”,将刘彧脱光衣服,绑起手脚,以木棍贯穿于两手两脚之间,几个人像抬猪一样抬到食堂,准备开膛破肚。情急之中,刘休仁突然想到刘子业有个妃子即将生子,便以“待皇太子生,杀猪取其肝肺”为由,强调“猪今日未应死”(《宋书》),选个好日子再杀不迟。刘彧因此又躲过了一劫。

  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整日担惊受怕,让刘彧意识到如果不采取措施,迟早会死于刘子业之手,于是暗中密切注视外界动静,又派出阮佃夫、李道儿等心腹手下秘密行动,从刘子业的卫士中找到寿寂之、姜产之等不满者十一人,等待时机发动政变。当时,民间盛传“湘中出天子”(《宋书》),而刘彧恰恰是湘东王,刘子业闻之后,决心杀掉刘彧,然后巡视湘州和荆州,彻底压下这一谣言,巩固皇位。与此同时,刘彧知道形势紧迫,也连忙指使手下密切关注刘子业的动向,以便随时动手。一场你死我活的叔侄之战迫在眉睫。

  景和元年(465)十一月二十九日夜,刘子业召集刘休仁、刘休佑等人前往竹林“射鬼”,唯独刘彧一个人被困在了秘书省。种种迹象表明,刘子业很快就要拿刘彧开刀。刘彧如坐针毡,不知所措,而外面的政变却相当顺利,“佃夫、道儿因结寿寂之等殒废帝(按:刘子业)于后堂”,由于消息不通,刘彧对刘子业被杀一事全然不知。不一会儿,刘休仁闯进秘书省,拉起刘彧就往外跑。由于事起仓卒,刘彧没来得及穿鞋,光着脚丫,戴着乌帽,“升西堂,登御坐,召见诸大臣”(《宋书》),改元泰始,接替刘子业,糊里糊涂地成为新一任皇帝。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