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宗武功远胜汉武,灭突厥。但晚年迷信武力,亲征高丽结果遭到惨败。其实李世民根本不用亲征,派李世勋率一偏师即可。执政的后期昏招不断,和光武立了汉明帝这位优秀的皇帝相反,唐宗立了个最差的继承人。而且在魏征死后的态度,也说明他的小气。
宋太祖和汉光武帝
宋祖也是俺喜欢的皇帝。虽然内圣外王方面,宋祖和光武都不如唐宗,但并不影响他们作为优秀的帝王。有宋一代,士大夫的地位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时期。和光武帝一样,宋祖也非常尊重读书人。甚至将不杀士大夫作为祖训,世世代代传下来。只要对读书人好的皇帝,俺都喜欢。堰武修文,结束了唐以来藩镇割据,五代更替的局面。杯酒释兵权,解除功臣武将的兵权。和刘秀一样既不杀功臣也不杀降王。至于没有能击败辽,那是太宗的责任。宋祖时虽然限制军权,但兵力不弱。开国君主中只有赵匡胤和刘秀有君子之风。光武和宋祖作为低级别的将领都挽救过全局,刘秀是昆阳之战,赵匡胤是高平之战。其实和历代比北宋的环境是很不错的,唐是一个胡化很严重的时期,不重礼法,明清专制已经很强啦,南宋程朱理学抬头,束缚比较强,只有北宋氛围最好。王船山说,自汉光武以外,爰求令德,非宋太祖其谁为迥出者乎。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独焉,而宋太祖其次也。
如果说宋祖不如光武,主要就是:1、他的江山从孤儿寡妇手中取得,未免有些不武。2、为帝时间太短啦,如果宋祖多活10年,即使不能破辽,但幽云夺回应该问题不大。
明太祖和汉光武帝
如果用一个字形容明祖,就是暴。诚然,明祖确实是英雄,但其太过残暴,嗜杀成性。形容光武就是柔字了,以柔术取天下,又以柔术治天下。
明祖曾说,朕遭时丧乱,初起乡土,本图自全。及渡江以来,观群雄所为,徒为生民之患,而张士诚、陈友谅尤为巨蠹。士诚恃富,友谅恃强,朕独无所恃。唯不嗜杀人,布信义,行节俭,与卿等同心共济。不知明祖说他不嗜杀人愧不愧心,不杀降,优待降主,在打天下时是不乱杀人,但治天下就把以前没杀的人全都补上了。胡蓝案,空印案,数以万计的人死于非命。光武在度田事件中也杀了许多违法的官员,但没有像明祖那样打击面那么大,株连那么多。更不会滥杀无辜。明祖和光武都属于那种内敛的人,但明祖明显疑心重,在晚年谁也不信任,而光武则心胸比较开阔。刘基说明祖,宋元因为宽纵而失天下,乱世当用重法。明祖纳之,明朝立国前后就开始严刑峻法。同样的情况,光武也碰到了。统(梁统)在朝廷,数陈便宜。以为法令既轻,下奸不胜。宜重刑罚,以遵旧典。但光武却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可能也和明祖,光武为人,性情,风格不同吧。
光武和明祖都重用自己的老乡,光武的28将大多是南阳、颍川人,河南集团。明祖的21功臣多是淮西人。地域性都比较突出。28将最后都能善终,而21功臣除了早亡的,好多只是因为一点小小的过失,而被明祖处死。如,冯胜、傅友德。明祖和光武还有一点相似,就是取天下的最后一步都是四川。刘秀最后灭公孙述,朱元璋最后收拾明。夏被明灭后,明手下的大将丁世珍被自己手下的小卒杀了,小卒来邀封。但明祖却没兑现封赏。因为,为人手下,杀主来归,不忠。他(明祖)这么做其实就是不想鼓励这种事。看得出明祖是个很传统的中国人。对忠孝仁义很在意。光武时,渔阳彭宠反叛,彭的家奴杀彭夫妻,提着首级来降。刘秀犹豫再三,封彭的家奴为不义侯。这件事的处理上光武确实不如明祖。但关于光武处理此事,后人的评价明祖肯定是知道的。
明祖和光武一样,都想集中权力,使大权不旁落。光武是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就是架空三公,把权力控制在尚书台一些低级别官员手中。尚书台的官员直接向皇帝负责。明祖更是一刀切,干脆就把丞相废了,还不允许子孙后人恢复。这两位其实都是担心权臣篡权。只不过刘秀是利用外戚防宗室和权臣,而朱是利用同姓藩王防权臣。但他们改的制度其实都是对君主能力要求比较高的,可这二位都没想到,后汉三代之后全是娃娃皇帝,明在宣宗后除了孝宗外,一堆懒皇帝。结果祖先的心血都白费了。
明祖的最大过失不是杀人,而是在驱逐蒙古人后,未能恢复宋朝的开明专制。他统一后,建立了锦衣卫,实行特务统治。并且发明了密折制度,允许大臣们告密。又天才地发明了廷杖这种制度,用来羞辱读书人、大臣。开中国文字狱的先河。重农抑商,对外关系厚往薄来(就是人家进贡一点东西,回赐给对方好多东西),最早提出反对奇技淫巧的人,又下禁海令。明祖创建的好些制度,被明清两代延续贯彻使用,即使在今天还有那时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