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说我吃喝了总重量是一斤半的东西,可我现在整个身子也超不过三斤,你怎么可以说我吃了一斤半的东西呢?”
那三个壮汉、店小二和那些用餐的食客都是一惊,猜想:今天是遇上闹事的高人了。但是,谁也不知道这高人的来头和意图,所以,也都不敢强出头了。
这时,那青衣少年自己却说话了:“既然你说我吃了你家的东西,今天咱们就当场摆平,你们拿秤来,如果我的身体超过三斤,就算我吃了,我即刻双倍付你们一两银子的饭钱;如果没有,你们要在我出价的基础上十倍赔我,给我十两银子,同时,还要给我赔礼道歉。”说完就让店小二去找秤。
店小二没了主意,一时竟愣在了那里。
其实,这酒馆的掌柜正是刚才从正门进来的那位衣着华丽的中年人,已在后门站了多时,把所发生的事情都看在了眼里,知道今天碰上了硬茬。但是,他的主子特别向他交待过:只能开店,哪怕是不挣钱,也绝不能惹事。所以,他急忙出来打圆场说:“这位壮士,今天咱们算是不打不成交,交个朋友吧,饭钱算我的,另外还要和你再喝几杯谢罪。”
谁知那青衣少年并不领情,非要把事情整明白,众食客也都想搞明白这少年的意图,就跟着起哄。无奈,那掌柜只好找来一座台式的秤,放在了众人的眼前。再看那青衣少年也不答话,把宝剑放在一旁的桌子上,一个漂亮的蜻蜓点水,轻飘飘地落在了那秤的座盘上,然后让那掌柜在另一端加砝码。
那掌柜颤抖着手,把秤砣一个一个地试探着加上去,称出的斤两正好是十三斤五两,那掌柜稳住了神,一脸严肃地说:“壮士,这重量比你说的超了十斤五两,你自己看看,如没什么差错,还是付了饭钱走人吧,不要再这样闹下去了!”
这时,食客们也是大失所望,都认为这青衣少年不知轻重,在这众多人的面前栽了跟头。
就在他们准备看青衣少年笑场时,那少年又说话了:“诸位,我刚才忘了一件事,因为我师父看我身子太轻,怕出来时遇上大风天被风刮走,就给我做了一双铁鞋,它的重量就有十来斤,等我脱下鞋后,再称称看,如我超了重,再无他言。”说着他把铁鞋脱下放到一边,那店小二特意上前掂了一下,感觉足有十斤多重,他的心不由得沉了一下。
那掌柜知道这青衣少年是有意耍他们,就笑着说:“这位壮士,不必再称了。伙计们还不快把这位贵客请到雅间,设宴款待,怎么可以这样慢待高人呢?”说着就要上前去拉青衣少年。谁知那青衣少年仍是不肯领情,说:“在今天这种情况下,我们不把事情搞个水落石出,我今后还怎么在这江湖上行走,再称吧。”说话声音虽然不大,却是掷地有声。那掌柜实在是骑虎难下,就又让青衣少年跳上台称。这回一称,却是二斤九两,这充分证明了这青衣少年并不曾用过一斤半的酒肉。
那掌柜只好认输,向青衣少年赔礼道歉,并拿出十两银子递了过去,算做赔偿金。那青衣少年也不客气,伸手接过那锭银子,双手合十,只轻轻地一压,那锭银子就变成了一块银饼。然后,那青衣少年把银子用宝剑托着递给酒馆大掌柜。那掌柜接过银子一看,正反面却多出两个字,一面是个“贪”字,另一面是个“赃”字。他顿时脸色苍白,汗如雨下,腿一软,跪在地上求饶;那三个彪形大汉躲在一边,也没有了已往的威风。
就见那青衣少年一脸平静地说:“我不会难为你们,因为你们都是为别人卖命的,但是,从现在起,你们不要再为那些贪官卖力了,他们那些赃银是洗不干净的!最好的办法,就是劝你们的主子和你们一齐把赃银发到军中充饷或是散出救济百姓,否则,你们都不会有好下场的。”说完,他不但没拿那赔偿的银子,而且还给了饭钱,转身向众位食客一抱拳,把宝剑挂在腰上,扬长而去。
原来,那少年早已在手里准备好了两块字模,在众人没注意时,暗自握在了手中,接过银子后,用内功压扁了银锭,顺势把字压了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