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咱临潼为啥世世代代出石榴?方圆几十里地长满石榴树,年年结出硕大艳红的石榴,而一村之隔的刘村就一棵不长,为什么呢?因为咱的脚下就是秦陵主殿,主殿被水银湖浸着,有了水银才长石榴的。史书讲,秦始皇继位后便开始在骊山营建他的陵墓,由丞相李斯主持规划设计,大将章邯监工,修筑时间之长前所未有。统一六国后,又从全国各地征调七十万人参加建陵,前后费时近四十年,至秦始皇驾崩时陵园尚未完全竣工。”
杜长生听得入迷:“那这座几十万人修了几十年的陵墓有多大啊?”
罗继文道:“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帝葬于骊山之阿,下锢三泉,上崇山坟,其高五十余丈,周回五里有余;石椁为游馆,人膏为灯烛,水银为江海,黄金为凫雁。珍宝之臧,机械之变,棺椁之丽,宫馆之盛,不可胜原。史书上还说,秦始皇陵挖至泉水之下,然后用铜汁浇铸加固。墓宫中修建了宫殿楼阁,放满了奇珍异宝。为了防范盗窃,墓室内设有一触即发的暗弩。墓室穹顶上饰有宝石明珠,象征着天体星辰;下面是百川、五岳和九州的地理形势,然后灌满了水银,象征江河大海川流不息。墓室内点燃着用鲸鱼油制成的长明灯,陵墓周围布置了巨型兵阵。秦始皇入葬时,秦二世胡亥下令,将秦始皇的宫女一律殉葬,修造陵墓的工匠也全部殉葬墓中。从此,这座地下宫殿就成为永远的秘密。就连收集史料最全、最严谨的《史记》也只有一些零星记载,还有就是《三辅故事》和一些野史流传下来的资料。”
杜长生若有所思地说:“好像是这样的,我见到的和你说的一样。”
“什么?你见到了?”罗继文吃了一惊。
杜长生不好意思地笑笑:“做梦,梦里游了地宫一回。”他把梦里的场景讲了出来。
罗继文神色肃然,一手摸着陶俑,一手轻抚着长生的眉眼和颧骨:“我没说错,你长生真的是秦朝将军转世,秦陵地宫的命运就系于你身上了!”
“什么将军转世,你是看着我从小长大的,咱就是个黄土地里刨食的农民娃,还能成神了?你快讲讲这地宫吧。”
罗继文说:“我可真不是乱摆古今哩!秦陵地宫这个谜团在我心中几十年了。我并不是看古书看入迷了,好多书上讲的事情在咱们的日子当中应验了,这就不能不信了。咱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有的事情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我爹说过,他在解放前就时常在夜深入静的时候到骊山东坡听‘山吼’。我十来岁的时候,曾和我爹一起去听地宫的‘吼声’,那时离兵马俑出土都还早着哩。东坡有一条裂缝,那缝深不见底。夜深入静和下大雨的时候,耳朵贴着裂缝,就能听见从地下深处传来的吼声,是千军万马作战时的那种吼声,有士兵大喊的声音,有战马嘶鸣的声音,有刀剑相撞的声音。后来挖山开地,把那条裂缝给填上了……
地铁下的秦俑(9)
“还记得大前年那个特别冷的冬天吧?那是咱临潼的一大奇。那年开春后下了一场大雪,是临潼百年不遇的雪天,把快要开花的石榴树冻了个硬梆梆。大家都说这年的石榴完了,那是乡亲们一年的买油盐买衣裳的钱啊!可到三月底,石榴花开了,只有咱们村这方圆十几里的石榴树照样结下又多又大的石榴,别村的全都冻死。我在骊山顶上往下看,方方正正的一大片石榴树,像刀切一般齐,四周的全都冻死了。知道这是为啥不?就因为咱们的脚底下是秦陵宫殿,有封土层护着,有我们的祖先护着咱哩!”
杜长生正听得入迷,罗继文站起身说:“夜深了,睡吧。明天去卫生所打针,你这会儿烧还没退哩,今后咱再慢慢说。”
勘察地宫
王研究员终于来了。
这个村子,王研究员来过多次了。近年来开挖兵马俑三号坑,他更是常来常往,对村民都熟悉,因而下车后自己就摸到长生家里。
“长生,你怎么了?”一见杜长生,王研究员大吃一惊,半月前还生龙活虎的一壮汉,今天怎么就成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