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和洁白的雪,融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远远地,人们投向刘阿姨的目光充满惊异。
是奇怪吗?一个大人怎么能和孩子一样?成何体统!
是羡慕吗?童心不老的人是值得羡慕。
我愿后一种人在我们的社会里更多一些。不要光羡慕,也和孩子们一起,找回你的童心,下一代需要成熟了的童心。
我真想采访刘阿姨。可惜,她出差了。不过,我相信,一定能见到她。
老师和她
就在全国少先队“创造杯”活动开展的同时,太原市要营造一条食品街。
“我们也来设计这条街。”苏丽这样想。
大胆的想法,富有创造性的想法!班主任张秀媛老师肯定、支持苏丽的想法。她发动全班同学和苏丽一起,详细制定了调查采访计划。
苏丽不喜欢和老师一起采访。她觉得,和老师一起活动太受限制,不自由。不过,张老师例外。
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创造力。他们的总体设计思想和后来建起的食品街式样基本一致。这,绝不仅仅是偶然的巧合。
这天早晨,张老师走进教室,一眼就发现,班里以苏丽为首的几个交际能力强的同学的座位全空着。
“人呢?”
“找市长去了。”
原来,大家在采访中间,发现食品街上,没有专门为妇女和儿童服务的部门。孩子们找市长提合理化建议去了。
张老师安心了。同时,她也激动了,这一代孩子,胆、识、能和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远远超过了他们的父辈。张老师两眼潮湿了,渐渐盈满了亮亮晶晶的泪水。这泪,是为孩子们的这种精神流的,是感到自己有这样的学生而自豪的泪。
苏丽他们回来了,是副市长的专车送他们回来的。张老师让苏丽向全班同学汇报了副市长接待他们的详细经过。她打心眼里不责备孩子们这样的缺课行为。
从孩子们的行为中,发现积极因素,进而建立牢固的自信心,这是张老师的教育原则。不少老师看法和张老师不完全一致。尤其是对苏丽这样的学生。
“苏丽只服张老师。除了代课班主任,她还能那么有礼貌吗?”
“这孩子总跟别人不一样,爱出风头,追求名利,高人一等。”
“这孩子不细心,不愿意打扫卫生,还总能找到理由。”
“讲起别人来总是头头是道。”
“她总像是满不在乎,恐怕将来要脱离群众。”
“看来,踏实干的人将来大概吃不开了。”
这些议论,都有各自的道理,都发自内心,都出于善意。老师们都希望苏丽成才。对这些老师的议论,不能也不应该武断地评价他们的对与错、是与非。
苏丽对我们这样说:“我喜欢副市长,也喜欢张老师和刘阿姨。因为他们能像对待大人一样平等地对待我们。”
“那你不喜欢谁?”
“在采访中,有些叔叔阿姨对我们待搭不理的,好像说:你们小孩子算什么?我最不喜欢这样的人。”
老师们,家长们,大人们,从苏丽的这些话里,从苏丽这个孩子身上,从她周围的这些人——爸爸妈妈、刘阿姨、张秀媛老师、副市长身上,我们联想到了些什么?又能受到什么样的启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