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丽说:“我就佩服武则天。她干什么事都不依靠别人。她就特别相信自己。”不过,她还是听了刘阿姨的话,她打心眼儿里喜欢刘阿姨。
她待人很有礼貌。可是,到她家送礼的人却喝不上苏丽倒的水。她说:“我就瞧不惯这些人。”
她说她胆大,其实也不尽然。看完一些惊险侦探片和武打片,要不然,就不关灯;要不然,就得她“大块头”的爸爸陪着等她睡着才能离开。至少,也得把房间门打开,让她听见爸爸妈妈说话的声音,她才敢睡觉。
她的自制力很强。哪怕是最吸引人的电视连续剧,她不完成作业,就会安安稳稳地躲在自己的房间里,绝8不去看。她要求自己:自己的事,尽量自己来做。
妈妈说:“我看苏丽主要是天分聪明。”
多多少少有些“天才论”。
爸爸说:“不对,主要靠培养教育。”
彻底的唯物主义。
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苏丽每人同意他们一半。
爸爸、妈妈和她
“报告苏老师,听写完毕。”厚实的男中音。是爸爸,规规矩矩放下笔,听候检查。
“苏老师,能不能多给几分?”这是妈妈。
“不行!”干脆利落,大红笔一挥,60分。小老师苏丽毫不留情。
两个大“学生”只好无可奈何地相视一笑。
这是苏丽家经常做的游戏。在小老师的红笔下,妈妈的得分,总赶不上爸爸。爸爸当然非常得意。
另一场游戏——数学竞赛,爸爸可就不得不对妈妈甘拜下风了。妈妈总能想出好几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来解同一道数学题。小老师在毫不掩饰地佩服,不知不觉地使自己的思路也拓宽了。妈妈数学强,爸爸语文好。小老师对大“学生”如此评价。
当然,双方换了位置,轮到爸爸妈妈考女儿的时候,苏丽往往是满分,因为“老师”是不应该发生错误的。尽管是小“老师”,她也应该是大“学生”的表率。当然,满分的前提很明确:必须全对。
这是游戏,又不完全是游戏。谁能否认,做为老师的孩子,在这种游戏的平等气氛里,产生了倍受尊重的感觉,不知不觉把学到的知识牢牢记在心底深处了呢?
跟苏丽一样,爸爸的个头也很高,一米八○,是个业余篮球运动员,比苏丽可粗壮多了。不了解情况的人,很难设想这个曾经当过“大兵”的大块头爸爸,会对女儿那么细心地关怀。
不管是音乐会,还是体育比赛,也不管是服装表演,还是杂技马戏演出,只要有机会,爸爸妈妈就一定想办法搞到票,带苏丽一起观看。看完以后,全家一起讨论。女儿发表自己的见解,爸爸妈妈总侧耳倾听。看法不同便认真辩论一番,女儿坚持自己的看法,爸爸妈妈绝不强求女儿和自己的意见一致。
不过,你可别以为爸爸不管女儿。有特殊情况,女儿回家晚了,爸爸会骑车跑到学校接女儿。他一定要亲自了解一下,女儿回家晚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当然,他绝不是为了限制女儿的自由。没有一个爸爸或妈妈在女儿回家晚了的时候不心焦。苏丽的爸爸从来不对回来晚的女儿发火。他只是心平气和地嘱咐苏丽:以后有事,事先打电话告诉妈妈爸爸一声。
从苏丽还没上学的时候起,每天早晨,爸爸就带她一起跑步。
“要让她喜欢体育运动。培养她争第一的意识。”爸爸这样说。
爸爸也对苏丽讲大道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是分不开的。个人学习好了,将来肯定对国家有利……
真无法想象,有哪个孩子会对这样的爸爸有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