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野史
天色微明,他心绪烦乱,独坐帐内,也不知干点什么才能让自己平静下来。军营里似乎弥漫着死亡的气息,只不过偶尔会听到无忧无虑的小虫在茫茫的天地间低吟清唱。四月的阳光似乎走得有点快,不知不觉中已是日上三杆了。韩信走出大帐,站在阳光下,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宁静和温暧。连年争战,哪有闲心欣赏朝阳孕育的逢勃生机:碧绿的原野,和煦的春风,温暖的日光,袅袅的炊烟,远处的小路上三三两两走着的行人,真是一幅淡抹的村居图啊!恍惚中他觉得自己身处世外桃园之中。功成名就之时归隐于这样的地方,又何尝不是人生一大快事呢?
突然,传令兵来报:将军,有一薄氏姑娘带着几车麦草求见!
“什么?快,快,前头带路!”韩信大喜,急步向寨门走去。那些饱受疾病折磨的士兵听到这个好消息早已相互扶持着走出了帐篷,枯黄、萎靡的脸上一扫几日的颓废。令人振奋的消息像是长了翅膀,几分钟的功夫就传遍了大帐内外。
寨外的大道上,排着长长的一队车马,平板车上,是一捆捆的青青的麦草。寨子门口,站着一位穿着蓝色衣裤的年轻女子。红朴朴的脸,透着健康与青春;一双秀目,水灵灵的,一看就知道是一个睿智的女子。晨曦中,她的高挽着的发髻略显零乱,却是英资飒爽。
寨门大开,韩信大踏步地赶上前去,深深一揖:“多谢姑娘!请进帐内相谈。”
交谈中,韩信得知薄氏姑娘尚未许配人家,他心中一动:这样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子,不正具备了一个当娘娘的资质吗?你瞧她端庄、秀丽,言谈举止落落大方,主公见了也一定会欣喜万分。再说布告中提及的加官晋爵只是相对于男性的,就压根没想到来敬献的会是一女子。对于一个女孩,最终、最美满的归宿就是找到一个好婆家,丈夫能有所作为,主公不正是最合适的人选吗?想到这里,韩信朗声说道:“姑娘,如果我家主公成就霸业,建立王朝,成为一代天子,我将呈报皇上,封迎姑娘为娘娘,不知您意下如何?”薄氏姑娘怔住了,她没想到韩大将军会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竟会是这般地单刀直入,红晕爬满了她如月的脸庞。片刻,她轻声回答:“一切全凭大将军做主。”就在一瞬间,薄氏姑娘做出了改变她的命运的决定。
因为小麦花,部队得救了。也因为小麦花,薄氏姑娘的终身似乎有了依托。
薄氏姑娘率家人回到了家。门口,迎接她的只有她的父亲——薄老太爷。他是薄氏家族的族长,在村子里是一位德高望众的老人。他博学善思,治家有方。为了锻炼儿女们的才能,为了寻找到能顶起家族大业的继承人,他立下家规:每人当家一年,当家期间,享有特权,即使出现问题,事后也不予追究。这一年恰逢女儿执政。对于女儿的决定,他是赞同的。他想到了与其被逼献花,不如举大义支持刘备。女儿几次徘徊在他的书房外面,他都知晓;女儿坐卧不安,他也看在眼里;女儿在五更时带领家人走出家门他站在窗前目送……膝下虽有三子,但儿子们都过于平庸。女儿也是不幸的,自小没有了母亲——老伴生下她后,因得产后病不久辞世而去,所以他倍加疼爱她。虽世人重男轻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他却并不完全赞同。这是他唯一的一个女儿,是他的掌上名珠,她自小聪慧,心智过人,与哥哥们一起读书,见解常在他们之上,身为读书之人的薄老太爷常常感叹:为什么老天造化弄人,如果能生为男儿,他将会光耀门楣,造福子孙后代。可惜啊可惜,因此这位老太爷每每看到儿子们的平庸之举,总要感慨万分。这一次,女儿要去割青麦,全家人齐反对,儿子们告到了他这里,他们的表现让他失望:目光短浅,患得患失,这若大的家业如果交到他们手里,又能幸存几时?!自己活着还能支撑这个家,一旦走了呢?女儿总是要嫁做他人妇的,她又能管得了几时?想来想去,也只能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