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井野史

儿童资源网

古井野史


  “父亲,女儿有事禀报。”薄氏姑娘轻声说。
  书房内,父女俩低声说着。窗外,是一方碧绿的竹林,竹影婆娑,风儿一阵阵吹过,簌簌的响声在寂静的书房里荡漾。脸上满是兴奋的女孩在说完之后,房间里一阵沉默。是喜?亦忧。老太爷神色凝重,他不知道女儿的选择是不是出于一时之情,但他明白,只要选了这样一条路,那也就意味着全家人的命运从此有了转机。
  薄氏姑娘从此在家等候消息。虽有媒人一次次地踏上门槛,但她只是不应,没有人知道原因。她的年龄一年年大起来,青春一步步地远离了她,红润的脸色也被时光漂白了。尤其在她的父亲离世之后,她的日子更是难挨。谣言传起。有人说她有暗疾,有人说她自视过高,也有人说她被什么附身。渐渐地,她家的门槛阻住了媒人的脚步。日月如梭,薄氏姑娘在家整整呆了八年。这八年,她是数着日子过来的。发生了多少事啊,最爱她父亲去世了。老太爷离世之后虽有遗嘱吩咐只要她没出嫁她当家做主,但毕竟不如他在世时的光景了。她承受着一切闲言碎语,也承受着来自家人的责难,日夜操劳,心中的话向谁诉说呢?没有人懂她,也没有人可以依靠,她忽然觉得自己的选择太过一厢情愿,现在已经是春天了,听说他已经做了皇帝,他也没有派人来,难不成是他们忘记了吗?她突然感到胸口一阵阵地疼痛。这是第几次了,她也数不清了。自从老太爷归天之后,她就感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不属于自己了,常常是不可名状的阵痛。她很不愿意惊动哥哥们,对于她的当家,他们原本就很不认同,每个人都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并时不时的吹出要分家的风声。唉,算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父亲临走之时不也说过吗,实在撑不住了就散吧。看来,也只能如此了。
  薄氏姑娘坐在书房内,一本本地翻着帐本,做着记录。她想,也许自己的时日真的不多了,要不怎么总是梦见从未见过的娘亲呢?又是一阵阵地疼。这些日子,她感到自己的身体就像一块烫手的山芋,热辣辣的,烧的得整夜地睡不宁。她的忧怨,她的不幸,都始于那个早晨,那个红日燃烧的五月。罢罢罢,也许这就是命。
  正如薄氏姑娘所知道的,刘邦已经夺得天下。天下纷争太久,需要做的事太多,他哪还记得几年前的那个割麦献花的姑娘呢?论功受赏的,都是跟在他的身边与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们,谁又会想起那个只是听说而又没有谋面的女子呢?刘邦没有记忆,大将军韩信也忘记了行军途中发生的这段插曲了。
  时间过的真快,一晃又是一年过去了。又是一年的美丽的春天。
  春光明媚,是个出行打猎的好日子。天下已经安定,各项举措也得以实施,人们的生活一天天的安定下来。刘邦觉得自己终于可以喘口气了。想想打江山的那些年,哪一天不是在马背上过的,现在战争结束了,过上了这锦衣玉食的生活,还真是留恋那段戎马生涯。那时的情景,现在想来,恍如隔世。似乎,也只有在打猎的时候才能有尝尝那种味道了。韩信他们一早就等在殿外了,几百个御林军齐刷刷地候在殿外,威风凛凛的,让他想起了当年南征北战的时光。
  来到郊外,田野一片青绿,孕育着五彩缤纷的生命。早已抓来的猎物也不知躲藏在哪里了。其实对于刘邦,打猎并不重要,他只是想到这广阔的天地间呼吸自由的空气,重温当年的梦罢了。马蹄声声,嘶鸣啾啾,人喊马叫,刹那间漫起一团团尘土。
  太阳当头,硕果累累,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行走在田间小路上。正是小麦拔节的时候,如果就像现在风调雨顺的,那今年又该是一个丰收年。刘邦与韩信一边走着,一边交谈着,今天可是真够快活的。自他登击以来,他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放松。不知为什么,韩信突然有点不对头,反应很是寡淡。
  散朝了,刘备刚回到宫中,公公报韩信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