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苏小妹试夫》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兄妹俩常常题诗作趣,诗歌有才识的女辈。小妹十六岁时,上门说亲的人不少,小妹因为自己年纪还轻,不准备过早结婚,力争年轻的时候多学点东西,因此对前来说亲的人非常讨嫌,但又不能贸然失礼!于是她想了一个办法,要所有求婚者答三道题,答对了,许配给他。一、人名展翅翱翔,飞鸟归房,小人掌印,凿壁借光,惜日为雄,远境闲逛,娃娃献计,红热具藏。二、物名越大越好过,越小越难过,越短越好过,越长越难过,白天还好过,晚上更难过。三、猜字东境脚为佳,女未肯成家,半口吃一口,音息心牵挂。求婚者获知小妹三道难题后,前来应试的人不少,但都只答了第一或第二题之后就扫兴而回。有一天,苏轼诗友秦少游前来应试,事先拜见了苏轼,苏轼很早就有意,想把妹妹许配与他,于是提示说:“妹三题者,均为谜也”。秦少游听后非常高兴,前去找小妹答题,三题全部答对,小妹无奈,只好与秦少游结为百年姻缘。你能猜出苏小妹的这三则谜语吗?《!--empirenews.page--》
37.《诗圣赠联》一场秋风,吹破了“诗圣”的成都草堂,五十岁的杜甫,带着全家乘舟东下,漂泊到四川奉节县,在沙头镇开了家“百草堂”中药铺,借以维持生计。当时,镇街口有位蜚声奉节的祖传郎中刘玉霍,他不仅以高超医术治好了千百个病人,而且常解囊济贫,救助百姓。杜甫甚为感动,连说:“好一位善良的老人!”次年新春,杜甫亲笔书写了一副春联,赠给刘郎中。上联是:阿斗过桥到蜀地下联是:昭君出塞去异乡横额是:立起沉疴这副对子内,既暗含了四味中药名,一位汉将名,又巧妙赞誉了这位老中医。精通文墨的刘郎中细细一看,连声称谢,当即摆酒宴请杜甫,直到一醉方休。你能破这副对联谜吗?
38.《于谦买物》于谦是明朝时著名的将领,也是一位有名的诗人,写诗是他平时最大的乐趣。有一次他写了一首诗。全文是: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惜,惟留清白在人间。他把这首诗交给书童,让他上街买诗中所写的东西。书童以为主人让他去买诗书,他拿着这首诗跑遍了街上的每一家店铺,也没有买到这样的诗书。于谦只好另派书童去买,这个书童对这首诗经过多次的读念琢磨有把握地跑了出去,很快就买回了一块磨刀石、一把铁钉子,半口袋麦子和豆子。于谦问他为什么买这几种东西,书童高兴地说:“磨刀石是经过千锤万击来自深山;铁钉是铁打而成是烈火焚烧若等闲;麦子磨成面粉是粉骨碎身全不惜;豆子经过加工做成豆腐是惟留清白在人间。”于谦听了书童的回答后说:“这些东西不是我要买的东西,我只是要买一种东西。”最后于谦只好另派一书童去买,这个书童先将这首诗仔细地读了又读,又认真地思考了一会儿,经过反复推敲,飞快地跑出去,很快地就背回了一筐东西。于谦看后非常高兴,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东西。小读者,你知道这筐里盛的是什么?
39.《识联济贫》清代,以诗、字、画著称的郑板桥,早年活动在扬州。他虽说家中并不富裕,却常常拿卖画得来的钱周济那些贫寒的百姓。一次,郑板桥去扬州南门外的文峰塔去游玩。走到南门街,看见一户人家贴了一副蹊跷的对联。上联写着“二三四五”,下联写着“六七八九”。郑板桥皱眉一想,急忙返回家去,从家里拿着东西,进了贴对联的这家。这家主人一看,郑板桥送来的东西,正是自己需要的,非常感激,并问道:“您怎么知道……”郑板桥说:“我一看门上的对联心里就明白了。”聪明的朋友,你知道对联上写的是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