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肠救“母”,毅然义举最是有情的选择
晓梅的无情出走,对罗开然夫妇来说打击不小,他们养了晓梅10几年,而且到现在为止还欠了一万多元的债,女儿翅膀长硬了,就这样飞掉了。
几个月后,精神抑郁的安熙经常闹肚子疼,去医院检查后,发现大部分小肠病理性坏死。医生说:要彻底治好,那就要小肠移植。但是高额的医药费把罗开然夫妇吓得退了回去。
面对突然的变故,罗开然安慰妻子说:“老伴,别急,我一定要想办法治好你的病,我现在没有女儿,可不能没有伴啊。”安熙听说治这病要花这么多的钱,就说死也不住院治病,缠得罗开然没有办法。罗开然知道老伴倔强的脾气,只好买了些药回到家里。
晓梅有了钱,有了安逸生活,有时免不了挂念养父母,觉得这样一走的确对不住他们,心里很是愧疚。而且,这段时间下来,她虽然衣食无忧,但却体会不到浓浓的家庭亲情。父亲石达文在外面包了一个“二奶”,母亲宋靓莹成天寻死觅活的,这个家总是鸡犬不宁。再后来,宋靓莹一气之下服毒自杀了。晓梅看着这些事情一一发生,心里突然生出对这个家的厌恶之情。此时的她一个人生活在异乡,没有亲人和朋友,心里空虚无聊之极,这让她更加想念远在阆中的养父母,他们曾经是那么疼她爱她。
2007年3月,晓梅还是回到了罗家。这个曾经贫困却很温暖的家,让她觉得那样熟悉,但是看上去比以前凄凉了不少。罗开然蹲在屋角做手工活,安熙躺在床上。晓梅一下子跑上去,喊了一声“爸、妈”,然后就跪倒在地上。罗开然看到女儿突然回家,兴奋的说不出话,只是一遍遍喊着晓梅的名字。“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呀,不孝的女儿回来看你们了,我再也不离开你们了!” 晓梅跑到安熙的床边,泪水夺眶而出。安熙看到晓梅回家,也变得很高兴,撑起半个身子,把晓梅拉到身边,仔细看着女儿的脸。“回来了就好,妈妈等你很久了。”“妈妈,我不走了,永远不离开你们了!”母女俩抱在一起,相拥而泣。
第二天,晓梅知道养母生病无钱医治的情况,她后悔自己当年没有留在罗家,一个劲地恳求父母原谅自己的无知和不孝。晓梅还决定,无论怎样也要治好安熙的病。
晓梅盘点了亲生父母原先给的钱和自己的一些积蓄,只有五万多元,离手术费用还差一大截。她四处打听哪个地方能治疗养母的病,在街坊一位大爷的帮助下,知道一位阆中老乡是肛肠科方面的专家,现在正在广州的一家医院工作。于是,在4月中旬,晓梅把安熙送到了广州,医生向他们建议:“如果可能,你们家人也可以献肠。这样费用可以少很多。”晓梅一方面找尽所有同学好友联系手术费,一方面请求医生对自己化验,看自己能否献肠。
天底下就有这等巧合的事,通过化验,晓梅的血液、抗体等医学指标都和安熙的非常接近,移植后的排异非常小,相当于亲体移植。安熙知道晓梅要为自己献肠,非常担心她今后的健康,说什么也不答应。晓梅在安熙的床前苦苦哀求了好几天,又让医生出面,用科学的角度去说服养母,让她不要担心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让安熙答应接受这个手术。
肠源问题解决了,但巨额医疗费压得晓梅父女俩喘不过气来!养父罗开然说:“我回去卖房子,筹钱做手术!”晓梅说:“你在医院照顾妈妈,我回去筹钱。”两父女互不相让。
后来,罗家的故事感动了医院,他们为这个苦命的家庭无偿捐赠了十几万手术费,确保这个小肠移植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后,罗开然不顾自己年纪大,亲自担起两个人的护理任务。那些天,他跑前跑后,跑上跑下,虽然累得筋疲力尽,但心里却非常高兴。术后第3天,晓梅可以下地走动,她急不可待地要跑去看望手术成功的养母,母女俩见面,又是一番感人的痛哭流涕场面。
经过3个月的调养,排异期已过,安熙还要面临着第二次手术,又需要一笔费用。晓梅对养父母说:“爸爸,你就照顾好妈妈吧,我去外地打工挣钱,别人做一份,我就做两份工作,你们不用担心。” 6月下旬开始,晓梅就在阆中到处找工作,终于在一家私人开的茶楼找到了一份服务员工作。从早上9点开始,到晚上12点结束,每天上班15个小时,每月一千五百元。服务员工作既辛苦,还要受点气,楼上楼下,倒茶送水,忙个不停,有时还顾不上吃饭,一天下来,晓梅就累得腰酸背痛,手脚发软,但为了能尽快医治养母的病,她没有叫一声苦,硬是坚持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