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张伯苓的故事

儿童资源网

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张伯苓的故事

  张校长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但同时反对死读书。为活跃学习气氛,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他把很多社会上有名的人请到学校来,召开演讲会,让学生听到各种名人的演说;他又带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银行、商店等,并要求学生写出调查报告;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去旅行,纵览祖国大好河山。学校里还成立了很多社团,吸收学生参加课外活动,他亲自组织话剧团,和学生们一起编剧本、演话剧。前面提到的曹禺,在南开上学时,就是话剧团的演员,后来成为我国著名的戏剧家。

  张校长还注意学生的身体,他说:“强我种族,体育为先。”

  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张校长在学校开设体育课。练体操没有体育器械,他就亲自画图,请木匠做出哑铃、木棒;练跳高没有跳高架,他就用椅子架一个鸡毛掸子,竿子要升高时,就垫上书本;练跳鞍马,没有真正的鞍马,他就让学生弯下腰,双手扶膝当鞍马,其他学生练习跳。

  为了吸引学生参加体育活动,他常组织体育比赛。一次,学校教师队和学生队赛足球,张校长亲自上场,在教师队里当守门员,学生一看校长守门,十分兴奋,都来助阵,看球赛的人特别多。学生足球队的队员也踢得特别带劲,连连发起进攻。只见张校长一会儿鱼跃龙门,一会儿海中托月,左推右挡,一次次接起险球。突然,一个学生接到同伴踢来的球,抡脚猛射,张校长用腿去挡,但迟了一步,球破门而入,教师队先丢了一分,学生们欢呼起来。

  就这样,南开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了,学生个个体魄健壮。南开的各种体育队,常常到天津、北京各地,参加体育比赛,每次比赛,张校长亲自带队。南开的运动员遵守纪律,南开的啦啦队热情、活跃又文明。

  南开中学堂,在张伯苓校长领导下,办成了一所中外驰名的中学,吸引了很多青年学生。

  张伯苓办好了南开中学堂,他并不满足,决心办一所南开大学。

  为办好大学,他亲自到美国去考察。那年他已是41岁的中年人,却到美国一所大学去当学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课余时间,他去拜访美国教育家,参观各大学。晚上还联系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者,共同研讨发展中国的教育。一年半之后,他回到祖国,对办好大学已经胸有成竹了。

  在旧中国要想办教育是非常难的,反动政府不肯出钱。张伯苓就四处募捐,那些有钱人自己花天酒地,让他们拿出一点钱办学校,可就难了,张伯苓为此遭受了不少白眼。但他不灰心,他说:“我虽然有时向人家求助捐款,被其挡驾,有辱脸面,但我不是乞丐,乃为兴学而做,并不觉难堪。”

  经过他的努力,终于筹足了办大学用的经费。1919年9月,经过严格考试,96名新生入学了,南开大学宣告诞生。这96名新生中,就有后来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的周恩来。

  要办好大学,必须要请好教师。张伯苓四处奔走,请来各方面的学者。他对教师十分关心,尊重他们,安排好他们的生活,他常常征求教师们的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张伯苓为办好学校,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他为学校募捐,收到的钱很多,但他总是分毫不差地交给学校。他在学校只领中学校长的工资,外出为学校办事,也总想着给学校省钱,住一些便宜的旅馆。这样的旅馆条件差,卫生也不好,臭虫多,他就自己带一盒灭臭虫的药。

  张伯苓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师生的尊重,学校越办越好。学校规模进一步扩大。1923年南开女子中学成立。1928年,南开小学成立。南开学校形成了大、中、小学的系列。为办南开学校,张伯苓付出了20年的心血。

  正当张伯苓把南开学校办得十分兴旺时,日本帝国主义开始对我国发动侵略了。

  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了我国东北,张伯苓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十分痛恨,他编出《东北地理》一书,作为南开中学的学习教材。“九·一八”事变一周年时,他在学校组织纪念会,让全校师生吃高粱米饭,表示不忘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