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张伯苓的故事

儿童资源网

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张伯苓的故事

  日本帝国主义的魔爪,逐渐向华北伸过来。全国人民无比气愤。

  1934年10月,华北运动会在天津召开,开幕式上,张伯苓作为总裁判长坐在主席台上,南开大学的280名学生坐在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学生们用紫白两色的布旗组成大字:“毋忘国耻”、“收复失地”,并唱起了悲壮的爱国歌曲,歌词中有:“众英儿,精神焕发,时时不忘山河碎……”南开学生的歌声,唤起全场观众的爱国精神,观众向他们报以热烈的掌声。

  当时在主席台上的日本领事,十分恼火,提出抗议。而张伯苓置之不理,事后还鼓励学生说:“下次还这样干!”

  日本侵略者对南开学校十分仇恨,经常派人去学校捣乱。“七七”事变时,日本侵略军进攻天津,用炮火猛轰南开大学图书馆等处,几百名日军又用汽油把学校烧成灰烬。

  张伯苓当时正在南京,听到学校被烧的消息,异常愤怒。想到自己用几十年心血办起的学校,化为了灰烬,万分悲痛。但他没有屈服,他说:

  “……被毁者为南开之物质,而南开的精神,将因此挫折而愈益奋励。”

  抗日战争期间,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组成西南联合大学,在云南昆明办学。张伯苓在重庆又办起了重庆南开中学。

  他在重庆的沙坪坝800亩荒地上,修建了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教职工住宅等,校园里种上了腊梅、栀子花和青翠的柏树,简直成为一座大花园了。看到这情景,有人说:“张校长是一位魔术师。”

  张伯苓听了微微一笑,说:“不是魔术师,我是一个不倒翁,日本人把我打倒了,我随手又起来了。”

  1940年,日本飞机对重庆狂轰滥炸,南开中学遭到很大破坏,张伯苓毫不气馁,敌人飞机刚离去,他立即派人修整,使学校很快恢复正常秩序。

  有人问:“日本飞机再来轰炸怎么办?”

  他回答:“再炸再修!”

  他就住在重庆这所南开中学里,很多南开毕业的学生常去那里聚会,一些爱国者也常到那里去讲学,周恩来当时就被邀请到学校作抗战形势报告。张校长亲自陪周恩来走进会场,向同学介绍说:“周校友奔走国事,卓著勋劳,为大家树立了榜样。”

  会场上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新中国成立后,张伯苓已是70多岁的老人,他回到天津,经常到南开学校走走。他十分热爱自己呕心沥血办起的学校。

  1951年2月,张伯苓突然患脑栓塞,与世长辞了。

  周恩来总理听到这个消息,立即赶到天津吊唁,并由周总理领衔组成治丧委员会。周总理送了花圈,白色缎带上写着:“伯苓师千古。学生周恩来敬挽。”

  参加葬礼的有上千人,大家沉痛悼念这位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南开学校的奠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