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笔写园丁的老园丁韩作黎的故事

儿童资源网

挥笔写园丁的老园丁韩作黎的故事

  ——原北京市教育局局长

  在坐满教师的大厅里,一位老人大声朗诵起自己写的诗:

  “……祖国的花朵万姿千般,

  为什么这样姹紫嫣红,这样好看?

  原来是园丁用心血浇灌,

  为了幼苗,为了明天,

  园丁们不惜心血,不怕两鬓霜染……”

  听着他的朗诵,在场的教师们激动得热泪盈眶。

  这位老人是谁?他是北京市教育局的局长韩作黎。他写诗献给教师,歌颂园丁的辛勤,其实他自己就是一位把一生都献给教育事业的老园丁,一位名副其实的辛勤的园丁。

  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他奔向革命圣地延安。作为一个热血青年,他想拿起枪去战斗,他也想拿起笔搞革命文艺创作,可党却分配他去延安八路军抗属子弟学校当教师。

  校长向他介绍了学生们的情况,这些学生许多是烈士子女,有的孩子的父母在长征中牺牲了,有的孩子跟着母亲被关在敌人的监狱里好几年,有的孩子的父母在抗日前线阵亡了,有的孩子的父兄在刑场上英勇就义了……韩作黎听着这些情况,心里非常激动,他在日记中写道:“……我们的革命后代,我们不来教育,谁来教育?我们不把他们教育成人,怎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将来谁来接好革命的班呢?为了教育好我们的革命后代,我甘愿贡献自己的青春。”

  从此,他就把自己的心与党的教育事业紧紧地连在一起了。用自己的智慧和青春,浇灌着这些幼苗,使他们健康成长。

  学校里有一个出名的淘气包李久铭,他把蒺藜撒在女生的褥子上,扎得女孩子直哭;他半夜悄悄爬出宿舍,用棍子撬坏教室的门窗。老师和同学们都讨厌他,丢了东西就怀疑是他偷的。有的老师坚决要求开除他或把他送到学校农场去放羊。

  这时韩作黎已是学校的教导主任了,他不同意这样做,他决心教育好李久铭。他向校长提出请求:辞去教导主任的工作,去当李久铭那个班的班主任。学校同意了他的请求。

  接班以后,他细致地了解了李久铭的情况,才知道他在家乡当过抗日儿童团员,后来在敌伪办的学校中沾染了坏习气。

  韩老师带着李久铭参加纺线的生产活动,让他体会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并让他用劳动得来的报酬,赔偿损坏的学校财产。韩老师带他参加课外采集小组,捕青蛙、抓蝴蝶、采刺枣、做植物标本,这些活动吸引了李久铭。

  韩老师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教育李久铭。一次全班分到一张戏票,同学们都渴望得到它。因为当时很难得到一次看戏的机会,能得到这样一张戏票,是很大的荣誉。韩老师说:“我要先讲个故事,大家再讨论让谁去看戏。”韩老师讲了一个儿童团员的故事,这个儿童团员在日本兵眼皮底下送过鸡毛信,埋过地雷,又跟着姐姐走了几十里路来到延安……

  同学们多么佩服这个小英雄啊,都想知道他是谁。这时韩老师说:“这个小英雄就在我们中间……”

  啊!是李久铭,大家一致同意把戏票给小英雄李久铭。希望他今后还是一个小英雄。在热烈的掌声中,李久铭接过了戏票。

  这掌声,这戏票,撞开了李久铭的心,他决心不辜负老师和同学的情意。他进步了,学会了尊重别人和尊重自己。长大以后,他出国留学,成为研究稀有金属的专家。

  韩老师把身心献给了教育事业,对每一个孩子都有一种真切的深深的爱。在那艰苦的战争年代,他不仅要当教师,教他们学做人、学文化,还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1947年,由于解放战争的需要,我军主动撤出延安。韩作黎奉命带领学校转移。

  当时韩作黎是学校教导主任,教师和工作人员只有50多人,而学生却有500多人,最大的十三四岁,小的才七八岁,要保护这些学生的安全,是多么艰巨的任务。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