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老师关心学生的事例很多很多。她献出的一片片爱心,使学生们终生难忘。许多人长大以后,还经常把自己的成长进步向霍老师汇报。一个学生考取了研究生,他接到通知书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霍老师,于是,他给自己的父母和霍老师同时发了信,告诉他们这一消息。有的学生要出国留学了,临行前带着爱人一起来同霍老师辞行。1979年国庆节前,一位同学写了一首诗,献给霍老师,诗的题目是《我的两个妈妈》:
“我有两个妈妈,一个是生母,一个就是她——我敬爱的霍妈妈……”这是许许多多霍老师教过的学生的心声,这是爱的种子开出的花朵。
生动的语文课
霍懋征在几十年的讲坛上,教过语文、数学课,也教过常识、手工等副科课。不管教什么,她都刻意改革,不断创新,尤其在语文教学中,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学生们都很喜欢上霍老师的语文课。
霍懋征把一堂语文课作为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讲郑振锋的《别了,我爱的中国》时,她的范读,充满激情,生动真挚的语调,深深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她详细地讲述了作者在30年代即将远离祖国的依依惜别之情,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的爱国之情和报国之志。同学们心中的爱国之情被鼓动起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热烈。她讲《一个苹果》时,没有停留在课文的字、词和分段上,她觉得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透过字里行间,体会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深厚的阶级情谊,让学生们学到这种阶级友爱的高贵品质。她满怀激情,讲到防空洞里那个连长,最后还捧着大半个苹果的时候,眼里闪烁着晶莹的泪花。同学们的眼睛也都湿润了,他们的心灵被打动,他们的脑海里,留下了这一难忘的印象。
霍懋征教同学们做课堂的小主人,启发他们积极思维。讲《林海》一课时,她先问学生们见过大海没有,让见过海的学生说说海是什么样子,用4个字来描述海。“一望无际”、“无边无垠”、“水天一色”、“一碧千里”……同学们的思路被打开了,争先恐后地描述着。“大风卷起巨浪的时候,又是怎么样呢?”“风狂涛怒”、“波浪滔天”、“惊涛骇浪”、“浊浪排空”……接着,霍懋征引导学生们概括了海的特点,再进入到“林海”这一课题。学生们练习了词汇,把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很快就理解了课文。
有一次霍老师讲完课,留点时间进行练习。她说:“今天天气真冷啊,你们每人说一句话,要使人感觉到很冷,但不准说出‘冷’字。”学生们立刻活跃起来。有的说:“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河里结了厚厚的冰,窗上结了冰花。”有的说:“同学们有的脸蛋儿冻得像苹果,有的手指头冻得像胡萝卜。”先描写天气,再说人们的穿着打扮和表情动作,把“今天天气很冷”说成了一个个“小片断”。霍老师接着问:“现在写这样一个题目的作文有困难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没困难!”霍老师非常自然地引导了同学们的口头表述,教大家掌握了作文的规律,发展了学生的能力。一般被人们视为难题、有些学生提起来就“头痛”的作文课,在霍老师的课堂里,却深受喜爱。
霍懋征细心理解每一个学生,懂得他们的心理,爱护他们的自尊心。有一次,在课堂上她讲“肯定”与“否定”的表达。问一个学生是不是少先队员,学生说“是”,她就把“是”字写在黑板一边。又问另一个学生,这个学生站起来后不好意思地说:“不是。”霍老师亲切地鼓励他:“你很快就会是了。”然后把“不是”写在黑板另一边。下课后她告诉听课的老师,在许多人面前,特别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心灵,不要让它受挫伤。还有一次,有个同学很积极地举手,要回答老师的问题,看到老师叫别人,他急得屁股一颠一颠地想站起来。霍老师叫了他,他却答不上来了。霍老师知道,如果这个时候批评学生“捣乱”,就委屈了他。因为学生年龄小的时候,注意力很有限,他急着举手,把注意力集中在让老师叫他上了,就把问题忘了。霍老师微笑着,问全班同学:“大家回忆一下,我刚才问的是什么问题?”同学们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个同学做了回答,红着脸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