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师张萍的故事

儿童资源网

舞蹈教师张萍的故事

  学生中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很少做家务事,有的自理能力也很差。张教师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他们。她平时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耐心地带动着孩子们:自己管理好服装,下课要关灯、关窗、锁门……

  课间休息的时候,张老师和同学们坐在一起聊天,听他们讲同学之间发生的喜怒哀乐,问他们在学校、在家里的学习生活情况。同学们对张老师无话不说,把张老师当做自己的大朋友。一次,张老师问:“你们在家都会干什么呀?”有的同学说:“我会点煤气灶。”有的同学说:“我会洗菜。”也有的同学低着头,一声不吭。张老师心里明白:他准是什么也不会做。张老师笑着告诉他们:“劳动是光荣的,爱劳动才是好孩子。”以后,在家干过活儿的同学更勤快了,他们要学会以前自己不会干的事;在家不曾做家务的同学,吵着要帮爸爸妈妈做些什么。他们长了本领,就要向张老师汇报,争当爱劳动的好孩子。张老师舞蹈班里的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都不错,个个都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

  10多年来,张老师教过的学生许多都上了中学,他们常常想念张老师,回到少年宫来,看张老师带着小弟弟小妹妹们训练。他们看到张老师翩翩的舞姿,十分感慨:我们都一年年长高、长大了,张老师却好像永远年轻!许多同学遇到烦恼,仍然要来找张老师倾吐;有的同学升学要上什么学校,也来和张老师商量;每逢教师节和新年,一张张诚挚的贺卡就会飞到张老师面前……张老师是同学们的知心朋友,她的美丽、善良,永驻同学们的心田。

  “舞蹈迷”

  有人说张老师是“舞蹈迷”,不错,为了她的舞蹈事业,她可以忘我地工作、拼搏,甚至置生死于度外。

  本来编排舞蹈节目已经够辛苦了,除了舞蹈动作的编创,还要创作伴唱的词曲,还要组织乐队伴奏的训练,到演出时,还要亲自给一个个同学化妆,带队演出。这还不够,还要考虑设计服装、发型、道具、背景。说是舞蹈教师,其实是一个响当当的多面手。少年宫经费有限,张老师精打细算,为给宫里买到既便宜、效果又好的豆包布,她几乎跑遍了北京城。过度的劳累,使她腰肌劳损的毛病常常复发,有时疼痛难忍,但她都硬是挺了过来,决不耽误工作,也不在学生面前流露出丝毫痛苦的表情。

  无情的病魔悄悄地侵袭着张老师,当医生诊断她得了肾癌的时候,学生和家长都不肯相信。那么精神抖擞、笑容可掬的张老师,怎么可能突然患了绝症?他们都希望这是误诊,一些学生的家长还四处奔波,为张老师联系医院做检查。然而,医生的诊断依然如故。学生们忍不住泪水哗哗地流下来,有的抱头痛哭,有的跺着脚哭喊着:“我不让张老师生病!”

  张老师病倒了,面对死亡的挑战,她没有怯懦。慰问的电话和来看望她的人不断,使她更认清了生存的价值,她与病魔抗争着,期待有一天重新穿起舞蹈鞋。

  人们不会忘记,还在张萍刚刚结婚的那一年,她本来准备新婚第二天去旅游的,突然接到去外地演出的任务,张萍征得了丈夫的理解,毅然放弃了蜜月旅行,带队演出,一去就是20天。

  人们不会忘记,1986年5月,她作为节目编导者之一,要随中国儿童艺术团到美国演出。出国前,面临着紧张的排练。这时,她正怀孕。家里人和学生家长们都很关心她,叫她注意身体,她自己也想顺顺当当地保住孩子,但是,在排练场上,穿起舞蹈鞋,她就不由自主了。她讲解、示范、翩翩起舞,终因不慎,流产了。那次,她躺下了,仅仅7天。她躺在床上的时候,还一直在编舞蹈动作。7天后,她躺不住了,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让丈夫陪着,又来到了排练场,她拖着虚弱的身体,丈夫和学生家长们再次嘱咐她:坐着讲讲就行了,别起来活动。可是,讲着讲着,手里比划了几下还不行,到底又站了起来。真是舞蹈迷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