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夷治夷的三位名将

儿童资源网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夷治夷的三位名将

  这个人在时代上乃是比宋灭亡的时候略早一些,是以忽必烈弟弟——也就是夫拉可汗——的部下身份而参加远征波斯的人。总之,他跟着夫拉可汗一同远征波斯,攻陷了其都城巴格达,一直前进到地中海岸,其事迹相当地惊人,是中国的武将中西行最远的人。加上他的用兵非常厉害,因而有着“极西之神人”的称号。他在与波斯、阿拉伯作战之后,由于当时地中海沿岸正值十字军进出之际,因此他也曾与十字军的骑士作战。这点在史书上确实有所记载,并不是幻想神话,而是个真实的历史事件。

  公元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国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领大军开始了往西方的远征,其中有位汉人的年轻将军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仪的子孙,自祖父那一辈以来就一直出仕于蒙古帝国。

  西征军沿着丝路进军,于一二五六年渡过阿姆阿。侵入波斯领土的第一个关口为鹫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间威猛席卷全西亚的回教伊斯玛伊教派暗杀教团的根据地。当时,五万兵力死守绝壁上的要害,死斗之末,郭侃陷落了鹫城阿拉莫德,歼灭了暗杀教团。而也以此事为开端,当其转往东南准备征服喀什米尔时,竟然不战而胜,被称为不费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胜将军。依据《元史》的记载,他是个有时利用骑兵的机动力展开奇袭,有时则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纵横无尽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战方面也相当拿手。直到巴格达的攻防战为止,他总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达在决死的防卫战中陷落,结束了近五世纪的回教教主政权。激烈的攻防战中,郭侃于底格里斯河上以浮桥勇敢地在敌前强行渡河,而当教主企图乘舟逃出巴格达时,就被郭侃手到擒来了。

  在攻陷了巴格达后,夫拉可汗并没有停止西进。郭侃率军进入叙利亚境内,准备讨伐富浪。所谓的富浪,指的是当时占据叙利亚和巴勒斯坦一带的欧洲人基督教徒之骑士团或是小国家群,这时的西方世界正是处于十字军东征的时代。

  中国的武将与十字军的骑士展开了作战,这并非幻想情节,而是实际存在于史实之中。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马,然后北上侵入了小亚细亚半岛。当时,富浪的首长兀都算滩、加叶算滩、阿必定算滩等人相继降伏,他们名字的原文发音究竟如何我们不知道,唯一所知的,乃是他们都把身为敌方的郭侃称为“神人”。

  随着小亚细亚的平定后,西征可算是告了一个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阵前。这时虽然发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军为单眼猛将拜巴尔斯所败一事,但东边也传来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别了夫拉可汗后东归。回到蒙古本土谒见忽必烈汗则是发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远征并不需要过度美化,然而中国的武将能够见到地中海的落日,并且策马攻略十字军骑士们做为根据地的城塞,则确实是件如画一般不可思议的事。

  只不过,这虽然是在《元史》之上的记述,但是也有人对于《元史》本身到底值不值得信提出了怀疑。像是蒙古军会不会让汉民族出身的武将来率领部队就是一个问题,不过,光是从张弘范这个怎么看都是汉民族的人所率领的部队让未在崖山之役灭亡这件事来看,应该就能够充分地解答了。

  说到郭侃这个人,他虽然是一直远征到地中海沿岸再回到中国的,然而在他回来之后就在也没有那么活跃了,大概在攻陷杭州临安府的时候就过世了。据说他在回到中国之后还曾经出战,他的军律严明,在不加害民众方面也受到相当的赞誉。

  以上三将(五将)都是在中国浩如烟海历史中姣姣者,可惜尤于历史与政治的原因,这些名将反而不如国内内战的英雄出名,尤其是汉代的常惠,开创一代外交、军事成功的典范,为中国西域的开拓功不可没,可惜他的知名度也最小。看着老祖宗们智慧与辉煌,我们这一代更应继往开来,强盛中华、振兴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