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52年12月到1953年7月板门店签订朝鲜停战协议书,七个月时间,蒋道平驾驶米格-15歼敌机升空参战七次,八次开炮,先后击落F-86飞机5架、击伤2架。F-86被称之为“佩刀”式喷气式战斗机,它是美国空军在朝鲜战场上使用的最先进的战斗机,这种飞机速度快,机动性好。而蒋道平是击落、击伤这种战斗机最多的飞行员,被称为“长空歼敌能手”、“空中神炮手”。由此蒋道平被空军政治部批准为特等功臣,并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授予一级国旗勋章。那时最高的物质奖励就是一支钢笔、一个笔记本,现在人肯定不可思议。然而当时他们感到很光荣、很自豪。蒋道平所在中队,创造了空战11次,击落击伤敌机14架,自己无一伤亡的出色战绩,荣立集体一等功。感到更光荣的是,蒋道平参加了1953年10月1日国庆四周年志愿军北京观礼团,受到毛主席和中央领导人的接见。这里将蒋道平1953年1月22日、1月31日、3月9日、3月13日、4月12日、6月7日6次升空作战情况再作展现,以飨读者。
1953年1月22日下午约4时,空15师45团出动了16架飞机,蒋道平为第2中队4号僚机。起飞后,按照空联司(中朝联合空军司令部)指挥部指挥飞到清川江上空,也就是朝鲜的北部,其任务是掩护前面参与空战的部队。这一次,45团16架飞机没有遭遇敌人,回到了机场上空时,空联司指挥所要求蒋道平所在的中队,在机场上空盘旋,掩护团里其他12架飞机先行着陆。
当前面飞机着落以后,空联司即命令最后一个中队着落,就在蒋道平操纵飞机缓缓地降到700米,正准备进入着落航线时,从无线电里却传来指挥员的紧急呼叫:“注意,机场上空有F-86战斗机!”这时空中只剩蒋道平一架战斗机,在数量上处于劣势。蒋道平保持应有的镇静和警惕,他刚把飞机改平,准备战斗时,飞机已经抖动起来了。原来隐藏在山背后的敌机中有一架已经咬住蒋道平的飞机,并开了火。蒋道平驾驶着受伤的飞机,沉着应战,并根据老飞行员传授的经验,上升侧滑把飞机拉起来。就在蒋道平蹬舵把飞机拉起来的一瞬间,“唰”地一声,一架F-86战斗机,一下子冲到前面去了。
蒋道平回忆说:我一看这个飞机,喷的是花颜色,离我很近,那个飞行员戴的头盔,还回过头来看我,他显得有些胆怯。这时,我两就向编队一样,忘了向敌机开炮。好像有人提醒似的,你怎么不开炮?瞬间蒋道平把机头对准敌机,瞄准后按下炮钮,当时三炮齐发,那架飞机翻着身冒着浓烟落下去了。
“后面还有两架,注意保持高度!”正当蒋道平看到这架敌机坠毁在机场旁边的山沟里冒烟时,塔台指挥员及时提醒。蒋道平回答“明白!”也正是这时后面的两架敌机疯狂地向蒋道平发射了炮弹。由于距离较远,蒋道平飞机的四周都是火花,机身多处负伤,无线电也被打坏,信号发射不出去,但仍能听到地面的呼叫,发动机虽然被打坏了,好在还能运转。蒋道平就近选择机场准备着陆时,起落架却放不下来,他便采取手动装置将起落架放下,终于凭着顽强的毅力驾机安全着陆了。飞机落地以后,地勤人员检查飞机发现一共有50多处弹洞,
蒋道平回忆说:第一次打下这架飞机,我没有多大的体会,要问我有什么经验,就是突然之间我被敌人攻击了,我处于劣势,敌人是处于优势,当时谁犹豫谁挨打,那就是一瞬间的事。
1953年1月31日中午,飞行员正在午餐时警报拉响,他们放下手中的饭碗,跑步登上飞机,刚做好战斗准备,绿色信号弹升空,令45团全团起飞。升空后,空联司令团长樊玉祥率24架飞机直飞清川江上空。到达指定位置,未遇上敌机,空联司又令机群向朝鲜西岸飞。蒋道平是最后一架,一面跟长机编队,一面监视敌人,由于注意力分配欠当,与长机拉距2000米,他正要加大油门跟队时,发现右下方有一架敌机向他逼近,因为阳光的影响,敌人可能误把蒋机当成他们的飞机,敌机一面向前赶,一面摆动着翅膀,表示要和他编队。蒋道平明白了,这是一架被我空军飞机打昏了找不到长机的敌机。此时,蒋来不及报告,便机智靠上去,敌机果然等待蒋道平编队。蒋道平收油门,放减速板,使敌机冲前,即刻瞄准开炮,三次开炮,才将敌机打了个空中开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