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湖南家豆豉的制作方法
家豆豉也就是豆豉,这是我家乡的叫法,以区别于其他地区的类似食品,比如长沙地区有一种“腊八豆”,表面上看,与我家乡的豆豉差不多,其实根本不一样。不用说具体内含及口味的完全不同,制作方法上亦千差万别。
例如我家乡的制作时间在三伏天,长沙的则在腊月天;我家乡的要进坛子(所以是坛子菜),长沙的根本没有这一套,可盛在任何的瓶罐里。
家豆豉的做法是这样的——
将择去沙石土疙瘩等杂质的黄豆洗净,再用水泡发,然后煮熟(一定要熟透),再把熟黄豆倒在竹笊篱之类的竹容器里将水沥干,要让水沥得干干净净,表面不带一点水分。
然后把盛熟黄豆的竹容器放到干爽之处,让黄豆自然发酵、起霉,在那酷热的时段里,大约一星期左右,黄豆散放出相当浓烈的霉味,上面已长出一层厚厚的黄霉,还分泌出一种类似人的痰涎一样的液体(家乡方言叫“阎王痰”),取一颗黄豆咬一咬,感觉不是实实的,而是比较空爽(方言叫“霉空了”),即为非常成功。
此时便把黄豆倒在竹团箕上晾干,待黄豆上的霉及涎液均消失,黄豆变得很清爽的时候,就可以撒上食盐,并把预先准备好的干食材(家乡方言叫“假”)也倒在上面,然后将它们充分地拌和在一起,这些食材的种类任凭各人的喜好进行选择,但都要先切碎,再晾晒至干。选用得最多最普遍的有辣椒、刀豆、豆角、萝卜、生姜、洋姜、大头菜菜头、藕,等等。也有放南瓜藤的,有的还爱放紫苏,便有一股很特别的清香。
拌好后,再装进坛子,过几天后就可以食用。同酸菜一样,家豆豉也属于民家的主菜,经常出现在餐桌上。通常与辣椒片同炒,便是一道佳肴,其特点是香辣鲜美,味道可口;家豆豉还能够与其他许多食材一起烹调,大凡和家豆豉一同烧的菜,味道都体现出香、鲜的特色,例如烧冬瓜、烧苦瓜,放入家豆豉,就会变成美味。至于家豆豉炒肉,家豆豉蒸鱼,家豆豉与粉蒸肉合蒸,则都是我地知名的美食。
四、湖南辣酱的制作方法
湖南辣酱是以小麦作基本原料,所以也有称麦子酱的。家乡人习惯把制作辣酱称之为“晒辣酱”、“晒酱”,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也是在天气酷热(尤其是三伏天)时节,把择去沙石土坷垃的小麦冲洗干净,泡发,再煮(蒸)熟,然后倒入竹容器里,待小麦凉后置于干爽之处,让它自然发酵,起霉。等到小麦表面长满灰霉、红霉、绿霉甚至可能是黑霉时,将小麦取出来把黑霉尽量去掉,放在阳光下暴晒至干透,然后将小麦磨成粉。
再找来一个较大的陶瓷(或搪瓷,金属与塑料的不宜)盆子或钵子,倒入足量的洁净冷水,加进食盐,然后将小麦粉倒入水中,均匀地搅成稀糊糊状,再放到阳光下暴晒,太阳越猛烈,晒得越透,制成的辣酱越好。
几天后,稀糊糊中的不少水分被蒸发,变得有些粘稠了,便将一些新鲜的红辣椒剁碎加入进去,均匀地搅拌。根据个人对辣味的感受需要,剁碎的红辣椒可分批小量地慢慢加入,与此同时,还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加进一些其他食材(加入其它食材称为“假”),最常见的有:刀豆片、生姜片、洋姜片,地蚕子、大蒜瓣、整个的辣椒(记得剪个口子)等,也有放晒干的萝卜条、茄子条的。
晒辣酱的过程中,每天都要搅拌若干次,使辣椒同酱紧密结合在一起,也可根据需要适量加进淡盐水,一直晒到它们完全混成一体,变成暗红色,表面还汪着一层红油,并散放出醉人的香味,便大功告成。
这时可以装进坛子了,如果再适当放进一些糖或蜂蜜,充分拌匀,辣酱的口感则会更好。辣酱色香味俱美,是一种上乘的佐餐菜肴,深受家乡人民喜爱。有的人则专门挑辣酱里的“假”吃,那些经过辣酱长时间浸淫的食材,其味道实在妙不可言,没有吃过的人很难体会得到。
有时忙不过来,懒得烧菜,有人便取若干辣酱放些猪油,在煮饭时放饭锅里一蒸,或切碎一把大蒜苗的绿叶,与辣椒一起在锅里用猪油一炒,就成了美味,香辣鲜美,特别下饭。
辣酱既是佐餐妙品,也可当调味品加进其他食材烹调,增强菜肴的色香味。其中,辣酱炒肉、辣酱炒鸡蛋和辣酱炒猪肝,尤其是家乡很有口碑的招牌菜。
五、湖南扎菜、萝卜条和剁辣椒的制作方法
扎菜(杂菜、干菜)、萝卜条(丝)、剁辣椒,这三种坛子菜制作方法比较简单,故放在一块叙述。
扎菜实际就是干菜,杂菜,因为它制作成功后,是捆成一扎扎的放入坛子储存。故名(无法标明该字的家乡方言发音,“扎”乃近音词,但意思却很一致)。制作扎菜的食材全是叶类蔬菜,这算是它的独有特色。我家乡主要采用如下几种:芥菜,排菜(雪里蕻),大头菜(家乡方言叫“大兜萝卜菜”,简称“大兜菜”),萝卜缨子。
扎菜的制作方式基本为两种,一是采用整株;二是洗净后切碎,晒干透后装坛即可,此法不需要食盐腌制,纯属干菜。采用整株制作的又分三种具体方法:
1)、方法基本同前,将菜洗净后在太阳下晒干或在通风处晾干,也不需要食盐腌制,纯属干菜,干透后一把把捆扎好,装进坛子储存即可,食用时,取出来用水泡发,切碎,烹调。
2)、洗干净后,晒干或晾干至一定程度(即变蔫),取下加食盐腌段时间后,用手使劲揉出菜中的水,然后再晒或再晾,直至干透。即可捆扎好装进坛子储存。
3)、洗干净的蔬菜,先在沸水中焯过一遍,再晒或晾,待它干得差不多的时候,再加食盐腌制、用手反复揉擦,使其所含的水分达到极少的程度,此刻,原本青绿的蔬菜变成了一种很好看的亮黄色,再稍稍晒(晾)一两天,即可装进坛子储存了。
第三种方法制作的干菜同前两者显然有区别,即并非完全干透,还保存有一定的水分,湿湿润润的感觉更好,味道也比前两种干菜更佳。尤其是制作后的大头菜,香醇味美,非常可口,还可以直接食用,有些人就喜爱拿它当零食吃。
或许别的地区也有这种腌制、揉制干菜的传统,所以他们把干菜叫成“擦菜”。
我家乡的扎菜(干菜、杂菜)一般主要是用来开汤,当蔬菜吃;亦常用来拌辣椒干炒,当咸菜吃。还用之与其他一些食材一块烹调,配制成一道道可口的菜肴,干菜炒肉、干菜蒸肉更是受到人们普遍夸赞的美味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