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如何编写课外详写事例,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课外事例的编写,如果不是人人熟悉的例子,就应该详写,要增添文采的方法很多,基本与课内事例编写方法相同。
⑴叙事举例+排比议论法。
【例】
春秋战国时,齐威王少年得志,不理政事,无视大臣劝谏。淳于髡对齐威王说:“我国有一只‘大雁’,不飞也不鸣,请问大王,这是什么‘大雁’呢?”齐威王沉默片刻说:“此‘大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忙于朝政。
老调不要重弹,阔论无须高谈,忠言未必逆耳。
淳于髡对症下药,比喻说理,欲抑先扬,激发君王立下冲天之志。寥寥数语,却重于千钧!
——采用成语故事。
(以上编者文段适于“语言与交际”的论题)
⑵设置悬念+兼用排偶句叙述部分事情+对偶排比议论。(适用于议论性散文)
【例】
这声音曾是那样柔美,它曾在荧屏歌坛回旋;如今这声音消去几分甜润,飘离荧屏和歌坛。然而人们却更加喜欢倾听这变得深沉有力的声音。
因为这声音发自高金素梅,一个战胜癌魔、为和平而不懈奋斗的坚强女性。她用这沉着有力的声音,在台湾政坛上为原住民的利益而竭力抗争,在大阪法庭上为祖宗灵位的回归而慷慨陈辞,在联合国总部外因靖国神社的无耻而愤怒声讨。
从情歌缠绵浅唱低吟,到词锋犀利怒叱高呼。她经历了多少磨难。如今她早把个人安危生死置之度外,为了和平事业而奔走呼告。
她与祖先交流,呼唤祖先灵魂还乡;与历史对话,呼唤历史公正回归;与世界沟通,呼唤世界和平到来。她那捧出真心、陈述真实、表达真情的话语,令亚洲为之动容,令世界因此振奋,令天涯化作通途沟通你我!
(以上编者文段适于议论语言与沟通的论题。)
——新闻时事摘编加工。
⑶景物描写点缀+在描写与叙事中间接议论。
【例】
在绿树遮映的弘一法师骨塔下,时光的力量已经渗透到旁边高耸的碑石上,“悲欣交集”四个红色耀眼的大字在萧瑟的松声中屹然不动,年复一年,它又在告诉人们些什么呢?这样秘而不宣的内心轨迹,我是没有能力揭示它的任何鳞光片羽,也许你也不能——但我想起来了,那年大师正在书斋中打坐,有一位女子携友而来——那是大师出道前认识的,也许有十几年不见面了,当满山门的弟子都期待一次亲情上演时,大师却执意下令把她赶走,这一举动曾经引来世人唏嘘不已,只有大师自己清楚,只有那“悲欣交集”能告诉我们一些只言片语。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自我认识的成功走向》)
⑷景物描写点缀+示现+评介人物。(适用于议论性散文)
【例】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抑、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稽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任何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入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已经向所有人宣告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作文《菊花飘香的时节》)
【说明】
示现,是把早已发生过的、或尚未发生的、乃至纯属作者想象中的情景描述得活灵活现、让人如见如闻的一种修辞手法。以上文段中划线的句子用的就是示现的修辞格。
⑸电影镜头式叙写事例+议论。
【例】
六十年前,中国,东北,某个村庄,晚上。一名光着膀子的中年人扶正了挂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大刀的带子,转过身对着一群村民,其中有十几岁的小伙子,也有头发斑白的老者,他们同样背着大刀。那中年人说:“都没让家里人知道吧?”众人都沉默不语,中年人把手一挥,“那走吧。”半个时辰后,日军基地里惨叫声、枪炮声和金属碰撞的声音接连不断,月光映在刀刃上也有了悲愤的色彩,随着刀的挥动不停地闪耀。随着最后一声枪响,再也找不到地面上的月光……
战争,除了死亡和毁灭,什么都不能带给我们。战争给我们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留下了英雄,为了正义与和平而献身的英雄,我们无法忘记,忘记战争,忘记死亡与毁灭,更不能、不应忘记战争中的英雄们,是他们结束了战争,停止了毁灭,用他们的死亡,代替了别人的死亡。
(2005年广东满分作文《不能忘记的过去——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
——开头用名词和名词短语介绍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像舞台说明;人物肖像、语言和动作的描写以及景物描写也都像舞台说明,具有“可拍性”。两个片段的描写如电影两个镜头的蒙太奇剪辑和组合,跳跃而又有联系,用暗示法告诉人们两个片段的联系和事件的前因后果。这样叙事语言简练、扼要、含蓄且造成生动鲜明的视觉形象。
⑹课外古诗词诗翻译或评介+背景介绍。
【例】
唐诗《节妇吟》是脍炙人口的好诗。诗中抒发男女之情委婉曲折,感人肺腑。但这却是诗人张籍为拒绝藩镇节度使李师道的诱惑而作的政治诗。
张籍主张统一、反对藩镇分裂。他不被炙手可热的权势所利诱,作《节妇吟》寄给李师道。诗中说:你知道我是有夫之妇,还送我明月珠。我被你绵绵情意所感动,忍不住把你所赠系在红罗裙上。但是我的家庭富贵,夫君是执戟明光殿的卫士。虽然知道你诚心日月可鉴,但我决心与丈夫同生死,只好一边流泪退还明珠,一边怅恨不在未嫁时与你相逢。
短诗言辞委婉而态度坚决地谢绝了对方的“好意”,使李师道无可奈何。试想如果张籍慷慨陈辞,严厉指责对方,那么重权在握的李师道恼羞成怒,会造成什么后果?
(编者文段“语文与交际”的论题)
——叙写事例+反面假设,正反对比论证。
⑺连缀课内外诗句或化用诗句+诗人生平事迹评介。(适用于议论性散文)
【例】
一、李白
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