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六)

儿童资源网

高考作文论据材料处理秘诀(六)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亮,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2004年重庆高考满分卷《独上高楼》)

  【注】李白曾自号“海上钓鳌客”。

  ——文段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而且,以“你”称呼论述的对象,站在历史高度与古人对话,字里行间激情澎湃。

  ⑻段落开头(或开篇)引诗文或写诗文、对联+评介人物事迹生平(适于议论性散文)。

  【例】

  二、易安的黄花

  南楼令

  素月寄孤舟,只影随水流,家园破,一盏残酒。酒淡怎敌晚风疾,梧桐雨,点点愁。晚来独登楼,恨字锁眉头,黄花瘦,雁声断秋,一溪落花漫汀州,流离苦,几时休?

  这首词是我填给历尽漂泊的李清照。

  满腹感伤的奇女子,国破之凄,丧夫之痛,改适之苦。

  十六岁嫁给赵家的那一刻,所有人都希望她是一个生活富裕,幸福美满,相夫教子的好妻子。但是,世事的变幻,战乱的离苦,易安虽寻寻觅觅自己的幸福,却总被黑暗的气息压得凄凄惨惨,在乱世中争渡、争渡,到头来也曾失归路,双溪上的扁舟载起了青春年少,却载不动满腔愁苦。

  于是,易安挥洒愁闷,舍掉了手中易逝的黄花,看透了沧桑变幻的她,在雁字归时,勤修《金石录》,在梧桐冷雨之夜,考撰《漱玉词》,重新认识自我,易安在黑暗中点亮了一盏孤灯,蹒跚地走过。

  认识自我就是易安的黄花,随风而逝,哀而不伤,愁苦之中蕴含着辛勤和美丽,它的颜色虽与世人心中的颜色不同,却总能显出奇异的光彩。

  (2004年重庆高考优秀卷《诗人·明月·黄花》)

  ——文段以自己填写的词起笔,点染了文章的诗情画意。所填写的词虽然不完全符合格律要求,但也文采斐然,不同凡响。

  在很短的考试时间要自己填词,实属不易。建议可以写古体诗或长对联(不计平仄)起笔,这样能降低难度,并且可以达到同样艺术效果。

  ⑼人物小评论式:

  简要评价作家及其作品+描述法写“我”读作品的感受+叙述作家一二事例

  【例】

  山水中走来的沈从文

  喜欢《边城》,喜欢沈从文;喜欢沈从文,于是喜欢上了沈从文笔下的山山水水。

  人们常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喜欢上沈从文笔下的我突然悟到:从文先生就是一条河,从文先生就是一座山。

  水有水的性格——灵动。从文先生性情如水,文笔如水,在那清澈的文思中涌动的是最纯净的人性之水。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听过看过太多太多的爱情故事,可有哪一个如翠翠的爱情那样不沾一丝世俗之气。

  于是,当烦恼接踵而来时,我乐意拿起《边城》,走进从文先生水的世界,在那里,我听到湘西水轻轻流淌;听到船夫豪亮的歌声,品味翠翠如水的情思和爷爷如水的爱。

  从文先生这样的写了,也是这样的爱了,爱得执着,如灵动的水常年保持一色的蔚蓝。他的爱人在他死后多年也终于悟了从文先生这份纯真的爱。

  山有山的性情——沉稳。从文也无疑是一座山,他有着山的秉性。在“文革”期间,人们误解了他,伤害了他,他却毫不在意,他不争,当无知的人们要他去打扫女厕所时,从文先生认认真真地做了。他用大山的沉默去回击这群无知者的攻击。

  沉稳的大山在四季中却能变幻出不同的色彩,这无疑是对从文先生最好的评价。大家都知道从文先生是着名作家,殊不知从文先生也是着名服装研究专家。

  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则关于从文先生的故事:在“文革”中,从文先生辛辛苦苦写出的《中国服装史》被没收弄没了,但从文先生硬是又写出了一本。

  这就是我们可亲可爱的从文先生:一条汩汩流动永远不会停歇的河流,一座四季常青生机昂然的大山。

  在那湘(沅)江畔,你去走一走,去看一看,去听一听,你看见一位书生在书写、在吟唱了吗?

  书写,书写山的传奇,吟唱,吟唱水的多情。

  (2004年江苏高考优秀作文)

  ⑽引用名言作比喻+评析名言,揭示喻体比喻义+比喻说理+排比议论。

  【例】

  佛语中有“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之语,它告诫了人们修身的重要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行走,人们难免沾上名利之心,若任其发展,原本高悬心头的明镜终将为铜臭和酒色之气所污,心灵愈来愈麻木,忘记了曾经的誓言和信念。于是堕落腐化,抛弃“明镜”,给心灵安上一面昏镜。现实会给这样的人最真切的惩罚。

  其实,每个人出生时上苍就已经为其安置了一面纯洁朴实的“明镜”,高悬于心头,日夜提醒大家,然而,当成长为大人时踏入社会熔炉,发现“高悬的明镜”已经疲惫不堪,于是在某一个不为人知的深夜,将镜子偷偷地更换。他们听不见上帝沉重的叹息,他们看不见人间天堂的美妙,他们忘记了小时候虔诚地在思想品德课上听老师给自己讲解的品德情操。

  (2004年湖北省高考优秀作文《青睐光亮,唯取明镜》)

  【说明】

  文段引文“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应该改为“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个偈子是佛教六组慧能的师兄神秀写的;慧能的偈子写的是:“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11)反证法设例:用“如果……”从反面假设,想象结果不佳或荒谬来证明论点正确。

  【例】

  如果一步西天,倒也爽快,只是师徒几人的关系恐怕也只能停留在“酒肉朋友”的层次上了。所谓“患难见真情”:八戒虽色,却处处念叨着师傅,偷了个西瓜还不忘分给师傅半个;沙僧虽傻,却任劳任怨,甘心做大伙儿的下手;悟空虽狂,可师傅有难,不也是不顾生死,降妖除魔吗?战场上结下的友情才是钢铁铸成的啊!倘若一切都太容易,那悟空充其量只是个开路的,沙僧充其量只是个脚夫,八戒逗逗大家开心而已,便是一个太无趣的故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