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名言(2)

儿童资源网

关于诚信的名言(2)

  ●聪明正直者为神。--唐·柳宗元《骂尸虫文》谓聪明正直的人为最好。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论语·为政》周:道义上的结合。比:勾结。君子在道义上合群而不互相勾结,小人互相勾结而不能在道义上结合。

  ●正身直行,众邪自息。--《淮南子·缪称训》为人纯正,行动坦直,所有的邪恶的行为就自然会止息。

  ●厉鬼不能夺其正,利剑不能折其刚。--明·谢榛《四溟诗话》刚正耿直的品质不为邪恶威武所屈折。

  ●日间不作亏心事,夜半敲门不吃惊。--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五行为正直,心无愧惧。

  ●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不正则为奸,为慝。--清·赵尔巽《清史稿》立身:指为人。制行:指处事。慝(tè):奸邪。为人处事,思想端正不端正,训有忠诚正直和奸狡邪恶的区别。

  ●心正不怕影儿斜。--清·文康《儿女英雄传》正:纯正,端正。思想纯正行为也就正派。

  ●正不容邪,邪复妒正。--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回容:让,允许。复:再。妒:妒忌,忌恨。正直和奸邪互不相容。

  ●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比喻人的根基牢固,为人正直,就将立于不败之地。

  ●心正何愁着鬼迷。--明·周螺冠《锦笺记》第二十出心地端正就不怕受鬼迷。

  ●宁向直中取,不可曲中求。--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直:正直,合理。宁可正当地去争取,也不可委曲地谋求。

  ●好谀是人生大病。--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喜欢奉承是人的一大弊病。

  ●居心平,然后可历世路之险。--清·申居郧《西岩赘语》公正无私,才能不怕人生道路的艰险。

  ●正者吉之路,邪者凶之征。--晋·傅玄《履铭》品行端正使人吉祥,德行邪恶终归招致凶险。

  ●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崔彦昭传》标:标杆。心正必无恶行。

  ●君子以其身之正,知人之不正;以人之不正,知其身之所未正也。--宋·苏轼《私试策问》身:自己。人:别人。

  ●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五代·后周·冯道《偶作》只要自己内心没有邪恶之念,就是在极险恶的环境中也能立身。

  ●宁可正而不足,不可邪而有余。--明·佚名《增广昔时贤文》为人宁愿正直地安贞守拙,也不可靠邪门歪道谋取赢余。

  ●且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清·史襄哉《中华谚海》把善良美好之心,传留给后代继承。方寸:指心。

  ●宁为直伐,不为曲全。--明·王廷陈《矫志篇》愿刚正不阿而遭杀戮,不卑躬曲节以求全。

  ●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明·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有修养有名望的人务求实际,而不图外表好看;致务于自身的修养锻炼,而不计较自身以外之物。

  ●不曲道以媚时,不诡行以邀名。--汉·崔寔《政论》不能违背人生准则以迎合时俗的好尚,不能以欺诈的行为以取得虚名。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为人纯正,可以安定天下。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唐·孟郊《游终南山》山中的隐士,自身纯正,虽然艰险,心中也感到坦然。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唐·李白《古风三十二首》难为桃李颜:很难具有桃红李白的鲜艳色彩。比喻为人孤傲正直,不愿以诌容媚色取悦权贵。

  ●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愿俯首低眉侍奉权贵而使自己曲心抑志,郁郁寡欢。

  ●勿轻直折剑,犹胜曲全钩!--唐·白居易《折剑头》不要轻视那折断了的直剑,它比弯曲的全钩还要强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