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抑郁告别的他警示:关注儿童抑郁症, 让我们的孩子远离它

儿童资源网

28岁抑郁告别的他警示:关注儿童抑郁症, 让我们的孩子远离它

  9月16日晚,演员乔任梁去世,引发热议。乔任梁经纪人小姐在接受访问时表示:“乔任梁确实是因为严重抑郁症而选择了自杀。”

  9月17日,曾经也是一名抑郁症患者的崔永元连续更新微博,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告诫患者朋友,重视病情好好配合医生治疗,这不是一种见不得人的病。

  9月22日,乔任梁追悼会在上海龙华殡仪馆举行,乔任梁生前好友赵丽颖、薛之谦等进入追悼会现场,表情凝重,陪伴Kimi最后一程。诸多粉丝也已经开始进入殡仪馆,现场哭声一片。

28岁抑郁告别的他警示:关注儿童抑郁症, 让我们的孩子远离它图片1

  总有人诗意盎然地说:抑郁症就是一次心灵感冒。其实,得病就是得病,哪有那么浪漫!!!

  治疗抑郁症和治疗其他病无异:一是承认有病,二是寻个好大夫,三是配合治疗,四是防止复发。

  有关抑郁症病症的一些常识公众知道太少,合格的医生也严重不足。

  其实去看心理医生在发达国家很常见也很普通。

  当你长时间陷入焦虑、失眠、没有胃口、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不愿见人社交……而且你购物、旅游、喝小酒都不起作用时,去看医生吧。


  抑郁症其实在每个人婴幼儿时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诸多征兆,只是通常被大人忽视了。

  很多大人都会认为“小孩子怎么可能会抑郁?”“小孩子有什么值得抑郁的?”“孩子只是暂时心情低落而已,过段时间就好了!”

  其实家长往往忘记了孩子和青少年是更为脆弱得群体,童年抑郁症比成人时期得抑郁症更可怕,更难治愈。

  当然,无论大人还是孩子,都会出现情绪低落、自卑、退缩、无助等情绪和心理,但当这些心理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抑郁症就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

  儿童期抑郁症,如果没有得到家长的足够重视和治疗,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在成年时期演变成更为严重的抑郁症。

28岁抑郁告别的他警示:关注儿童抑郁症, 让我们的孩子远离它图片2

  儿童期抑郁症会有哪些症状

  孩子年龄小,不懂得表达和发泄自己的情绪,更不会控制自己的心理,所以预防儿童期抑郁症就需要家长能够及时从孩子的一些症状中发现苗头,及时应对。

  抑郁症是比普通的情绪低落、悲观更为严重的心理和生理症状,如果家长无法判断孩子的心理症状,可以从以下生理症状做出初步判断。


  1.身体不舒服,出现厌食、呕吐、肚子不舒服等症状,这是精神症状躯体化的缘故。

  2.急性抑郁反应,大多是受了突然出现的严重精神刺激后表现出惊恐、绝望、伤心流泪、失眠、夜惊多噩梦等,急性抑郁反应病程不长,容易恢复。

  3. 慢性抑郁反应,表现为情绪低落,孤独少语,郁郁寡欢,甚至流露出“没有劲”、“不开心”等消极的言语。

  4.可以较多地表现为多动、攻击性和冲动性等行为变化,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等。

  5.重症抑郁,表现为情绪低落、精神运动性抑制、自我评价降低、自杀观念、自杀行为、食欲降低、食欲增加、体重下降或增加等。重症抑郁一般都有内部生物学机制的异常。


  和大人相比,孩子往往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抑郁情绪,也不知道如何宣泄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表现出烦躁不安、发脾气、扔东西的时候,人们很难将这种状态与抑郁联系在一起。

  还有一种现象,孩子表现出不爱与人交流、独自发呆、反应迟缓等,家长往往更容易忽视孩子是否出现心理问题。


  是什么造成孩子抑郁症?

  儿童期抑郁症,并不是由单一事件或者原因引起的,而是由很多因素结合在一起导致的。


  环境因素

  外因:抑郁情绪的出现,一般都有一些心理或精神的激发因素。如儿童的父母死亡或离异、父母对子女采取排斥或漠不关心的态度;

  早年曾有严重的不幸经历,青春期后又碰到精神上的创伤,以及失恋、身患疾病、人际关系不协调、学习成绩不良或其他负性生活事件等,均易于诱发抑郁情绪。


  先天因素

  内因:性格内向、文静、不爱交际、不喜欢出头露面、孤僻、多疑、常常注意事物消极面或遭受意外挫折的人,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另外,急性抑郁发作的儿童,病前个性多倔强、违拗,或有被动攻击的特点。慢性抑郁的儿童病前多表现出无能、被动、好纠缠、依赖和孤独的特点。研究表明,家族遗传性因素对儿童抑郁起一定的作用。


  想让孩子远离抑郁,作为父母应该做些什么?

  首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性格

  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比智商更重要的是情商,学会让孩子认识和了解自己的情绪,理智的表达和发泄。

  培养孩子客服敏感、多疑、主观、自私、胆小、自卑等问题,学会积极、独立、坚强、豁达、开朗、乐观的良好素质。这些是预防儿童青少年抑郁症的关键。


  其次:家长要尽可能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生活环境

  让孩子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按时作息,按时学习和完成作业,尽量避免外界干扰,有规律地锻炼身体。

  父母家人亲密和谐、互敬互爱,孩子就会感到开心愉悦,从而容易塑造开朗的性格。

  若父母家人经常吵闹不停,关系恶劣,孩子就会有恐惧、焦躁的情绪,长期的心理压力往往成为忧郁症的诱因。


  第三:提高孩子处理消极情绪的能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