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奶暂时不成功。
母亲和二姨劝我离开几天,还说很多女人都是这么做的。何况母乳喂养到14个月了,对哪个宝宝都不存在歉疚感了;我呢,作为一个双胞胎的妈妈,能够坚持到现在也已经很不容易了!
老实说,我还在犹豫着。
国际母乳会、美国卫生部、世界卫生组织强力推荐:母乳喂养至少到一岁,最好到两岁!
我突然意识到,这次回老家断奶,并没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再仔细想一想,别人的话也并非毫无道理。虽说最好是“自然断奶”,但天气越来越热了,再接着喂下去,母子三人都受罪;何况我们家是双胞胎,又早已“混合喂养”,奶水一直就不够吃的,基本上也接近尾期了。有些书上还讲过,断奶最好是在气候凉爽时,这样宝宝们才不易闹病。现在正值春末,气候宜人,断奶对三个人的身心健康都有好处。
这次我总结了经验教训,觉得问题出在“方法论”上,试想,从十月怀胎到母乳喂养,母子三人亲密接触了这么长时间,突然一下子要分开了,别说禾禾、木木,就是换成大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也会受不了的。进而言之,断奶是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呀,如果断奶不当的话,会影响禾禾、木木将来人格的发育。
于是,我改变了主意,打道回府。
回家后,在老公的配合下,又采取了一个办法:逐渐减少每天喂奶的次数,由以前的三次改为一次,其余时间则用配方奶和正常的吃饭代替。
这样,白天我就尽量避免与禾禾、木木见面,到规定好的时间再露露面。
一开始,禾禾、木木不太习惯。
我偷偷地观察过几次,能感觉出他们正在四处寻找我的身影。又有好几次,我差点儿被小小的眼神捕捉到,但还是抑制住心头的跳动,坚持了下来。
大约十多天之后,禾禾、木木不再寻找了,也不非闹着吃妈妈奶不可了。
这时才发现,真正有失落感的是我这个当妈的。这会,是我自己嘲笑自己的时候啦!
为了验证禾禾、木木有没有忘记吃奶的事情,有一次我故意错开规定的时间出现了。
禾禾、木木一开始没反应过来。后来突然想起来了,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一股劲儿地对着我看呀、笑呀、蹦呀……
那一瞬间,我放心了。
(二)
最近又在出牙。可能是感到疼痛和不适了,两个宝宝都喜欢咬硬物。
老公特意买来了牙胶。可禾禾还是随口咬了木木的胳膊、小手、后背。
无奈,只好采取“隔离政策”。把禾禾放在另一间屋子里,由保姆暂时看管,并且给他指出“咬人”是不可以的。
偏偏两个小家伙又分不开,只要醒着就非到一起不可。等到“悲剧”发生,即便我狂呼乱叫或者将他们强制分开也晚了。
怎么办呢?我觉得有必要让禾禾亲自体验一下“被咬”是什么滋味的。于是,有几次就抓起他的小胳膊轻轻地咬,然后问他疼不疼、以后还咬不咬木木。
可惜,我的办法还是没奏效。因为这次教训了禾禾,下次他早忘记了;反倒是我担心禾禾会不会因此而变得胆小——这孩子天性机敏活跃,如果有一天变了样儿可就惨了。
我又换了个法儿。每当木木被咬得青紫,我就把木木抱走,故意不理禾禾,让他一个人待在屋子想一想。次数多了,倒也起了一定作用。
不过我也知道,任何教育方法都不是万能的。这一时期,我除了耐心、合理地喂养之外,比如添加颗粒稍粗、富含纤维、添加果粒的辅食,还选购了合适的磨牙产品,如蔬菜磨牙棒和鱼形咬牙器等,以此缓解萌牙不适,锻炼咀嚼,并避免后天语迟、口吃、进食困难等现象的发生。
话又说回来,完全靠预防和制止是不可能的,因为宝宝们出手特别快,往往不等大人们反应过来,早就打了对方的手和脑。关键是,“灾难”发生后该如何收场呢?
后来,我又发明了一条“暂停”原则,是从老公带领宝宝们玩“红绿灯”受到启发的。记得父母在我小时侯也常说一句话:“过马路要小心,站在路边多停一分钟就没有那么多车了。”这个办法后来被我屡试不爽,那就是: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问题适当缓冲一下,很快一切就迎刃而解了。
每当禾禾、木木为某件东西争得不可开交时,我就打个手势,叫他们“暂停”一下,或者干脆各到一个屋子里去。果然,一、两分钟后他们便闹腾着“找哥哥”、“找弟弟”啦。原先的纷争烟消云散。
从这件事情我还总结出:幼儿之间还不懂得怎样正确地交往,大人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及时处理由于交往不当所造成的后果。时间长了,禾禾、木木从我的眼神和态度中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也学会了如何向对方道歉,也学会了爱、容忍和同情。
双胞胎究竟有没有心灵感应呢?
意大利罗马市基因学与孪生学研究所所长季达博士认为:“孪生同胞携有相同的基因,而基因实际上就像是安装在人体内部的时钟,它驾御着身体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他还指出,“基因钟”在理论上的解释是能够帮助人们揭示为何孪生者会同时患有头痛的。
从出生的第一天起,我就特别细心地观察禾禾、木木的一举一动。比如,一个见另一个尿泡儿,自己马上就蹲下来,好像尿尿儿都会传染——尿个“螳螂”捉害虫,尿只“蓝猫”抓老鼠,尿个“恐龙”去孵蛋,尿条“小河”哗啦啦;再比如,一个见另一个哭了,也会难过地跟着哭,或者走上前,用小指头刮着对方的脸颊说道:“哥哥别哭,有我在!”还有呀,半夜里做梦“找哥哥”、“找木木”,在两个屋子里却经常同时醒来,就像无形中连了线似的,实际上是超感觉力的一种表现;一个遭到了大人的表扬,马上美滋滋地反问道:“哥哥?”直到大人又说:“哥哥也是个好宝宝”,这才罢休……
因此,季达博士所言在我们家就是明证。自从禾禾、木木出生后,几乎每次生病都是一前一后、无一幸免的。这里面当然包括互相传染的问题,因为每次所患病痛完全一致;但即便将两个小宝宝隔离了,也还是会出现同样的情况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