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儿童资源网

[育儿心经]我教育孩子的经历


  孩子在青少年时期﹐父母应格外注意他们的情绪。前些日子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发生33人死于枪击案的事情。杀人者是一个韩裔学生﹐叫赵承熙﹐ 8岁随父母来美国。由于地理﹐ 语言﹐及文化的变异﹐使他一下子无法适应﹐至此他心里产生问题。而父母当时只是认为孩子不爱说话﹐又没有及时帮助孩子度过这段艰难的日子﹐所以孩子出问题并不奇怪。其实﹐成年人初到异地他乡﹐都需要适应很长一段时间的心里调整﹐何况是孩子。从这位学生所留下的录像和“宣言” 中﹐人们发现他对美国主流社会的愤恨和对富人发自内心的敌视和仇恨。据说亚洲人等级观念很深。这种等级观念所表现出来的就是对金钱﹑地位和权势的崇拜﹐对贫穷的鄙视和厌恶。这种人生观﹐驱使人为钱财而拼搏﹐忽略对孩子的道德上的教育和培养﹐以及心灵上的了解。很多父母认为﹐只要孩子分数好不吸毒能上好大学,就是好孩子。由于父母只注重他们自己的事业和赚钱﹐只给孩子提供最优良的衣食住行﹐只对孩子的学习成勣感兴趣﹐除此之外﹐与孩子从来不交谈﹐也观察孩子的言行举止。这样岂能保证孩子不走邪路﹐因为孩子在未成年需要父母的密切看管和保护。
  美国高中四年制。高中让我最恐惧的就是帮派和毒品﹐所以﹐我每天在儿子放学前十分钟就到学校接他﹐以免他同一些不良的同学交往。上帝赐给儿子智慧。有时他为了免除一些不良孩子的挑逗和纠缠﹐他放学如果没有看到我来﹐就一个人找个树下坐著看书。很多同学认为他傻傻的。“帮派同学不会找我这样爱看书的傻人﹐他们喜欢交往那些比较‘酷’的同学。” 儿子告诉我说曾经有同学这样问过他﹕“你大哥是谁﹖”儿子装做听懂了的样子﹐回答﹕“我家就我一个孩子﹐我没有大哥。”那个同学自言自语说了句﹕“是个傻子。”“其实我知道他问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探问我是属哪个帮派的。”
  关心孩子所结交的朋友
  儿子来美国一年之后﹐也就是在初中七年级的时候﹐身边开始有朋友了。我高兴也担懮﹐高兴的是他不再孤单﹐担懮的是他交的朋友是什么样我并不知道。所以﹐我开始向他了解他交的朋友来自哪里﹐父母是做什么的。有一次儿子说要参加一个同学的生日聚会﹐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我询问了一下那个孩子的情况。儿子告诉我说那个同学的父母离婚﹐他同妈妈一起住﹐但常有一个男的也同他们一起住﹐据那个同学讲是他妈妈的男朋友。我也进一步了解到﹐那个同学不爱学习﹐没有父母管教和照看我立刻禁止他儿子参加聚会。虽然儿子当时心里感到难过了些﹐但是可以避免可能产生的后果。后来﹐儿子交往的朋友我都建议他带到家里来玩﹐让我有机会了解这些孩子的状况﹐以免儿子交上一些不该交的朋友。
  父母做错﹐要向孩子道歉
  对中国人来讲﹐父母向孩子道歉是不可思议的事情。父母即使再错﹐也不能向孩子赔不是。我自己在认识上帝以前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虽然我不喜欢长辈这样待我。我觉得如果父母向孩子道歉就会失去尊严。其实这种观念对孩子很不公平﹐也很不明智。当父母明知自己做错事﹐或者在管教孩子方面有失误﹐硬是不承认﹐拿出长辈的架势来﹐让孩子屈从﹐只能适得其反﹐产生两种恶果﹕一是﹐孩子不服气﹐即使嘴上认同了﹐但是心里会很卑视父母的作法﹔二是﹐给孩子一个很坏的榜样﹐当他犯错误的时候﹐也不肯承认。实际上﹐如果父母能在孩子面前承认自己的不对﹐那么得到的是孩子的尊敬﹐同时也给孩子树立一个很好的榜样。“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有一次儿子放学我接他回来﹐路上我询问一些他学习的事﹐由于我对他的一些情况不了解﹐就拼命坚持自己的说法。儿子也拼命地解释分辨﹐我见他不服﹐一气之下﹐动手打了他。我看得出当时他很委屈。回到家后﹐我冷静下来﹐觉得自己的家长式作风又冒了出来﹐如此对待儿子有些过份。我到儿子的房间向他道歉﹐说我不该不容他解释。儿子听了我的话后很感动﹐说实际上他拼命地解释﹐是担心我没有明白他的意思更生气。儿子的解释﹐让我发现他很孝顺父母﹐很在乎父母的感受。如果我没有向他道歉﹐我就不可能了解他﹐也不会给他留下一个坏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