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教让孩子从“普通走向成功”
张明山、杜鹃英回答说:“教育孩子,首先家长不能心浮气躁。有些家长将自己没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对他们期望值太高,施加的压力太大,结果却适得其反。(切中时弊,击中要害!)他们没有想到,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相互理解是最重要的。”“要让孩子不心浮气躁,这就需要家长‘蹲下来’心平气和地跟孩子对话,通过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情,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耐心,让孩子的心也能静下来。父母能做到这一点,并坚持下来,孩子慢慢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苦心。其实就是一个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的问题。”
张驰在初中一年级的劳动课上学会了拆装自行车,以后每逢爸爸妈妈的生日,他都会悄悄地把爸爸妈妈的自行车拆开,擦洗干净再装好。妈妈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张驰说:“爸爸妈妈辛苦一年了,就让我为你们做一点点小事吧。”
母亲杜鹃英强调说:“这种理解很重要。”英国的本科是不给奖学金的,全得家里掏。张驰在爱塞克斯读书的时候,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爸爸妈妈得负担1.3万英镑,折合人民币就是15万元。想到父母早起晚睡吃尽辛苦做工供自己读书,张驰就不断激励自己,即使吃再大的苦也不怕,一定要拿到出色的成绩,为中国人争气,否则就对不起父母亲!
“学做人比学会读书更重要”
英国著名的BBC电台采访张驰时曾誉之为“中国人的骄傲,北京人的光荣”。
张明山认为,对孩子学习能力的综合培养固然很重要,但无论是孩子的学习、做技术研究还是走以后的人生道路,“学会做人,这比学会读书更重要,也是一个人的情商里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他这绝不是在唱高调,儿子从小他们就是这么教育的。张驰八九岁上小学的时候,有个老奶奶和他们家同住在一个大杂院里,生活非常节俭,晚上一般早早地就关灯了。可是每碰上张明山夫妇出去上夜校,他们回家的时候总是发现老奶奶家的灯亮着,听见他们回家了才“啪”地关上。爸爸妈妈告诉小张驰,“奶奶多好啊,她开着灯就是为了给你壮胆儿,可她从来不明说,但你要理解她的一片苦心啊!”
在日常生活中,老奶奶碰到什么问题,父母都会让张驰主动去给老奶奶搭把手,帮个忙。“我们希望张驰有爱心,”杜鹃英解释说,“但我们说的爱心不仅仅是去爱别人,你把自己的爱给了别人,同时自己获得更大的愉悦。”
杜鹃英说:“培养孩子爱劳动,也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这里的责任心是对他人的,进而能过渡到对集体的、对社会的。现在有些家长生怕自己的孩子比其他同学多干了多少活,怕孩子吃亏,实际上反而害了孩子。”
张明山、杜鹃英夫妇说:“我们现在最欣慰的就是,张驰这孩子还算比较善良,比较厚道。这样,他走到哪里,我们都比较放心。”
评点:
张明山、杜鹃英夫妇的“教子经”,既深刻,又全面,可以说是一部家庭教育活的教科书。家庭教育如何正确“定位”,是现今家庭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张驰父母认为“情商比智商更重要”,确立这种认识和定位,对于家庭教育的成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情商,即感情商数,也称为EQ,它的内涵包括主动性、同情心、心理协调能力、适应性、协调性、应变能力,等等。该词最早见诸于美国哈佛大学心理系教授丹尼尔·戈尔曼所著《情感智力》一书。戈尔曼教授认为:人的成功,智商指数只占20%,而情商等因素占80%。张驰的成长与成才的实践,证明了这个科学的论断。张明山、杜鹃英夫妇关于从小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经验;关于重视培养孩子学习情感的经验;关于教育孩子学会做人、从小培养爱心的经验;关于培养孩子独立意识、放手让孩子亲身体验的经验;关于与孩子平等沟通、“面对面”交流的经验;关于对孩子实行积极暗示的经验;关于适时适度夸奖和欣赏孩子、培养孩子自信的经验;关于培养孩子劳动意识、吃苦精神和刻苦学习的经验;关于着力提高孩子综合素质、实行综合培养的经验;关于家庭与学校实施教育一致的经验,等等,都是经过实践检验的宝贵经验,很值得广大家长学习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