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教让孩子从“普通走向成功”

儿童资源网

科学家教让孩子从“普通走向成功”


  有时候,孩子的学习兴趣有了,但学习过程中难免不犯错误。这个时候家长就得经常给他一些希望、一些鼓励,告诉他只要努力就能做好。这就是一种心理暗示,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孩子的潜力。张驰本身的天资并不高,但张明山和杜鹃英懂得用心理暗示的方法很好地发掘了孩子的潜力。
  张明山夫妇至今还保存着从1984年开始的家长和幼儿园的联系本。在1984年12月12日那天有这样一段记录:“张驰回家后,我们给他念了联系本,说他懂事了,喜欢学习了。他可高兴呢,主动在家做值日、擦桌子,还画了一张图画。”那年张驰6岁,上幼儿园中班。
  爸爸妈妈还记得,刚升入重点高中——北京四中的张驰,有一次因为一个数学题不太懂,举手问老师。但那位老师走过来,仅仅用笔在书上点了一下,说:“不就是这儿吗?”就走了。回到家的张驰向母亲抱怨:“这老师怎么这样?”
  杜鹃英对儿子说:“老师知道你在这一点上有缺陷,给你指出来了,对你很好啊,现在你要自己尝试着弄懂它。”结果,第三天,张驰高兴地告诉妈妈自己终于解出了这道题。
  “我们真的很感谢当年那位老师,”杜鹃英诚恳地说:“这件事让张驰树立了自信心,让他明白了: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解决问题。”
  “我家的孩子就是笨!”有的家长总爱这样抱怨孩子。杜鹃英说,“不可否认,有的孩子是‘笨’(反应较慢),但做父母的不能用这样的话打击孩子。当孩子一时脑子转不过弯来的时候,你得多鼓励他,给他指条道儿,帮着他前进。”
  “培养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张驰中学时代的班主任郑长军老师说,他对张驰的印象是:特别热情、好强而且刻苦,思考问题比同龄人周到、长远,做事非常细心。
  刚上高一,张驰就有计划地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他利用每个节假日寻找机会陪同外国人出去旅游,抓紧旅途中的机会练习口语,并从中了解国外的文化、历史和教育情况。两年下来,他英语进步很大,在“托福”考试中得到600多分的高分。
  张明山、杜鹃英夫妇说,这一切全得益于从小培养孩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做老师的杜鹃英非常清楚,一个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的学习意味着什么,从张驰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们就要求:一定要复习学过的内容,然后再做功课,再预习马上要学的课程。同时又根据人的遗忘曲线给张驰制定一个复习计划。长期这样做,张驰自己就感性地掌握了整个学习的过程和节奏。
  “和老师得多沟通”
  关于这一点,身为老师的杜鹃英深有体会地说:“在日常学习中,老师最了解孩子,知道他的素质上还有哪些欠缺。教育孩子,碰到问题,家长和老师一定要配合。现在有些孩子,老师布置的作业都不做。有什么问题,有些家长往往是不问青红皂白地就指责老师,挑老师的毛病,这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那是1985年3月30日。这一天,老师在家长联系本上写道:“家长同志,我们最近学习舞蹈准备‘六一’演出,张驰的动作很有意思,可他学习时不用心,总跟不上。要是这样可上不了台,请回去说他。”张明山和杜鹃英在第二天的回信中写了这样一段话:“老师您好,您反映的问题可能是过去我们针对他平时太爱表现自己的问题进行教育时出了偏差,导致孩子看问题带有片面性。我们和他谈了,练习舞蹈可以锻炼协调性,能促进大脑发育。而且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得争取做好。张驰表示回园后,要认真学习舞蹈,有情况请您随时和我们联系,我们一定努力配合教育,谢谢。”
  后来,张驰舞蹈学得很认真,而且上台参加了演出。那年张驰7岁,上幼儿园大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