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教让孩子从“普通走向成功”

儿童资源网

科学家教让孩子从“普通走向成功”

  成功类型: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
  家庭背景:普通家庭。
  家教特点:培养综合素质·学会做人·激发求知欲·家长和孩子互相理解、互相尊重
  张驰,1997年在北京四中刚读完高二,就得到英国爱塞克斯大学本科录取通知书,只身去英国留学。由于其优异的成绩和出色的学习能力,2000年毕业获得一等荣誉学士学位,同时接到英国4所著名大学直升博士学位深造的邀请书。年仅22岁的张驰,成为剑桥大学最年轻的中国籍博士生,获得全额奖学金。
  一些听过“张驰现象报告会”的家长说,“有的孩子是经过特殊培养,一般人达不到的。而张驰的成长和培养是普通人可望而且可及的,对我们更有启发意义。”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张驰的父亲张明山说:“张驰并不是天才、神童,只是一个具有普通智力的孩子。”张驰上幼儿园大班时,老师反映,其他孩子已经能很熟练地数到100了,但张驰连数到20都困难。而且,在到英国留学前,张驰只能排到全校60多名。
  母亲杜鹃英说:“尽管我们一直强调张驰并不是个天才神童,但张驰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情商是很高的。而这些,都是我们做父母的自他小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慢慢培养起来的。”杜鹃英在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教书,今年已50多岁,现仍在北京师范大学攻读心理学硕士学位。她认为,大多数孩子不是智力超群的天才或智力低下的弱智,而是智力正常的人,只要有意识地系统培养,就能做到和张驰一样好,甚至比张驰还要出色。
  张明山谈到对儿子的家庭教育时一连说了几个“要”和“不要”:“在学习之前,一定先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一定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不要把孩子推给学校就不管了,要配合培养;不要让孩子一味依赖父母的指导,不要打击孩子的信心。”
  张明山特别强调说:“对孩子,情商的培养一定得是有意识的、系统地来进行。”
  “把学习当作一件幸福的事”
  在张明山看来,他们在引导张驰学习之前,做得最好的一点是首先培养起了孩子对知识和学习的兴趣。
  张明山说,张驰很小的时候碰到有什么问题不理解,也像所有的孩子一样,张口就问爸爸妈妈。一般情况下,父母总会尽自己所知给孩子做解答。但张明山夫妇没有这样做。他们总会说:“哦,这个问题我也不大明白,咱们一块儿查查《十万个为什么》吧。”事实证明,用这种办法特别能提高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小张驰总会为自己通过看书弄懂了连父母也不懂的问题而高兴好几天。
  张驰念初一时,他家附近办了一个免费补课班,有各种专业。当时他们一家三口都去报了名。每次听完课回到家后,爸爸、妈妈和儿子总会凑到一起交流:你听了什么,我听了什么,大家都兴致勃勃的,既平等又热烈。杜鹃英说:“一家三口在一起交流,气氛很好,而且很充实。我们告诉孩子,学习其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你老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它就苦不堪言。你要把它当作件幸福的事情,你就会乐此不疲。”
  “这样长年累月,你就把孩子的求知欲和读书学习的习惯培养起来了。剩下的就是孩子自己努力的问题了。”张明山说:“现在有些家长花大钱让孩子从小就学英语、学钢琴,有些家长只是为了自己能向别人炫耀。孩子什么都被逼着学,但对什么都丧失了兴趣,这就是拔苗助长,适得其反了。”(这真是“金玉之言”,值得细细体会。)
  “有意识地给孩子一点儿心理暗示”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