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经]亲子教育系列好文
福克斯说,现在,食物对我们来说唾手可得,我们已经体会不到它的重要性了。
“就像印第安人。当他们猎杀一头鹿以后,会为这头鹿祈祷,”福克斯说,“这也是一种文明。这是一种对待食物的毕恭毕敬。现在它已经被快餐‘杀死’了。我们把吃饭简化成一个人坐下来,然后把东西往嘴里送的过程。在这中间没有仪式。”
走过场的晚餐是纵容
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研究者分析指出,分享晚餐有助于孩子的成功和健康。他们猜测,或许和家人一起吃饭次数多的孩子一直被父母看护,因此这些孩子不大可能惹麻烦。那些重视家庭晚餐的家庭也容易关心孩子的成长和家庭作业。包括家庭晚餐在内的一系列价值观和习惯可能共同产生作用,培养出好孩子。
2005年的研究发现,1998年以来,大多数时候会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饭的美国青少年增加了23%。这一增长也反映了对公众进行教育的结果,让他们相信,为了一顿全家晚餐,某些不便和让步是值得的。
可是人总是懒惰和纵容。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家庭社会科学教授威廉·多尔蒂说:“我们谈论的是当前为人父母者的类型,他们对孩子真是太过放纵了。”多尔蒂还说:“这样的父母把孩子当作顾客,认为必须满足这些‘顾客’。”他的意思是,现在的父母愿意让家庭晚餐走过场———没有固定的方式,电视机可以开着,每个人吃自己想要的东西,孩子可以把盘子带进自己房间,以便不错过和朋友网上聊天。
美国《家庭医学》杂志表明,更多的家庭晚餐往往意味着更少的垃圾食品,更多的蔬菜和水果。
透视儿童心理的涂鸦画
摘要:
没耳朵的卡通小人、黑色的太阳、画满横线的蟑螂、形象凶恶的妈妈……各式各样的奇怪图案跃然纸上。在2006上海书展上一场解读“儿童涂鸦画心理”活动的咨询现场,不少孩子跃跃欲试,也让家长发现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秘密”。儿童心理专家表示,孩子的涂鸦往往能折射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如:性格、气质、情绪和心理等,家长需要学会观察、分析。对于孩子的信手涂鸦,最忌讳的就是家长上前阻止。有些家长看到孩子随手乱画就大声呵斥,还强调孩子要画得和现实生活一样,他们感到,只有画得真实、画得像,才是画得好;这会扼杀了孩子的想像力,还失去了透视儿童心理的机会。- psytopic.com
笔下人物没耳朵 内心抗拒情绪多
昨天,周女士带着7岁女儿圆圆(化名)早早来到活动现场,当主持人要求孩子们当场上台随意涂鸦时,她第一个把圆圆推上了前台。
“女儿在家不愿和我多说话,即使我对她说话,一遍两遍她都没反应。她就喜欢自己在书桌上画画,我们又看不懂她画的是什么。”周女士无奈地说。在现场,圆圆画了一个背向太阳的卡通人物,线条、颜色都非常正常,但她画的所有人物都是没耳朵的。与此同时,周女士还特地随身携带了圆圆日常涂鸦作品,仔细一看,果然上面的人物都是没耳朵的。
“所有的人物都没耳朵,说明她心理上有些抗拒家长命令式的话语。而人物又是侧面像,一定程度上还表明孩子不够自信。”林紫心理咨询中心儿童分部主任安秋霖一眼便看出问题所在。
太阳涂成黑色 内心有压抑情绪
短短两小时的咨询现场,将近200名家长带着孩子前来,请心理专家解读儿童内心世界,而专家当场一一进行了解答。
一位6岁小男孩画了一个黑色太阳;另一位小男孩的涂鸦只有单调的黑色和红色两种,图纸上的所有物体都是黑色的,惟独画中央的一只玩具是红色的。对此,安秋霖主任表示:一般太阳都是红色的,而这个孩子却画成黑色的,说明他心理上有一定的压抑情绪。此外,画中下笔都比较粗,而且还有来回反复涂抹的痕迹。也许男孩喜欢看枪战片,这其实反映了孩子有一定暴力、好斗倾向。同样,黑色画面中的惟一红色玩具,也有类似心理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