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儿童资源网

如何培养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

  孩子会在你一不小心的情况下突然长大,他们遇到的事情比我们看到多得多!
  1. 当小孩面对挑战时,如果父母适时协助,会让他更有自信。
  2. 能够愈挫愈勇的小孩,多半视错误为学习的机会,而非失败的表征。
  3. 同理心并不意味家长同意小孩做的每件事,而是代表努力欣赏并接纳小孩的观点。
  4. 当小孩发现自己的长处时,会更愿意在其它非专长领域迎接挑战。
  5. 同理心跟「对小孩让步」无关,跟「习惯小孩」无关,也跟「为小孩设定适当限制」无关。
  6. 如果要培养小孩的受挫力,必须反思我们希望小孩如何描述我们。
  7. 我们可以设身处地,但仍不同意小孩所做的事。我们可以接纳子女的感受和信受,却不必然赞同。
  8. 同理心创造和谐的亲子关系,让小孩知道我们听到了他的声音。
  9. 愈能猜出小孩的看法,就愈能了解他们,也就愈好沟通、教导,甚至会愈爱小孩。
  10. 家长必须试图穿上子女鞋子,透过他们的眼睛看世界。
  11. 小孩不照我们所说的去做,而是照我们做的依样画葫芦。幸或不幸地,我们就是小孩的榜样。
  12. 愈能适时地幽他一默,沟通起来就愈顺畅。
  13. 在和子女的沟通中,如何聆听及响应,对培养小孩的挫折忍受力攸关重大。
  14. 订出每周家庭时间,亲子共同讨论家庭问题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15. 生气时的沟通型态,经常使问题加剧。寻求他人了解之前,必须先从了解他人开始。
  16. 小孩其实非常聪明,他们可以察觉出父母有事瞒着他们,或扭曲了什么真相。
  17. 不从小孩出生起就开始有效沟通,就无法建立自在的沟通气氛。
  18. 沟通是一辈子的事,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积极的聆听者,不会有预设立场。
  19. 「接纳」并不代表你得「同意」,而是要确知小孩的观点。
  20. 对多数人而言,控制自我就是艰难的课题,所以更不应试图控制子女。
  21. 父母亲的融通达变,经常鼓励小孩知所变通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问题行为代表小孩因应紧张和压力的方式,那实际上可能是发给父母的讯号。
  23. 如果想让小孩改变,父母必须先有自我改变的洞察力及勇气。
  24. 负面脚本的定义,是反复使用无法引导良好行为的无效言行,它常增加家庭的紧张压力。
  25. 改变负面脚本,并不表示我们抛弃身为家长的责任。
  26. 家长必须为小孩的情绪发展及人际成长铺路。我们是带着一辈子的经验成为父母。
  27. 家长应该以明确而非批判的方式界定问题所在,邀请小孩一起解决问题。
  28. 让自己更自在地拥抱子女、看电视时坐近一点,以及用亲切的言语沟通。
  29. 我们大声宣告子女做错了哪些事,而不是做对了哪些事;我们纠正小孩,而不教导小孩。
  30. 跟每个小孩都安排特别时段,将减少手足间的竞争对抗。
  31. 小孩在不重视他们的人面前,很难发展出自尊自重、安全感和自信。
  32. 送小孩上床睡觉时,会想到小孩是否因你当天所说所做的,更加奋发茁壮吗?
  33. 记得告诉子女,念故事给他们听,是非常特殊又重要的时间,即使电话铃响,你也不会去接。
  34. 你对小孩是否「称赞不足」?一天之中,你所说的负面话语是否比正面话语还多?
  35. 家长的天生气质、兴趣、目标、生活历程和期望等,都影响他们对子女独特风格的观感及反应。
  36. 当小孩不符合父母的梦想及期望时,考验就来了。
  37. 发展愈挫愈勇的思维,和接纳自我的态度是一辈子的事。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