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儿童资源网

学会跟孩子说话——好家长操作实务(3)


  通常讲,就是对本学期的教学大纲里的内容的掌握程度!
  那么什么是掌握程度?
  通常来讲,就是学习过的内容,从广度、深度方面的掌握。
  那么是什么决定了对学习内容的掌握?
  是思维水平!也即学生的学习品质综合表现!
  我们的考试最大的弊病是什么?
  我们的考试是以学习内容为标准的,而不是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真正理解。为了应对考试,我们的学生更多满足如何做出一道题目,而对其内涵考虑得甚少。所以这样的考试可能是有难度的,但很难考出思想的深度。所以我们的考试有两大特点。一多一少,多是指考试内容超纲的多,少是指人文思想和创新意识考得少。
  爱因斯坦到了美国时,有个自以为是的记者问:您知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吗?爱因斯坦说:对不起,我得查查才能告你。那位记者嘲讽地说道:您这么知名的科学家难道连声音的速度都不知道吗?爱因斯坦说道:是的,我对声音的速度不感兴趣,我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速度!
  这种情况的危害是什么?
  让教师疲于奔命,让学生忙于应付!盲目提高教学难度也没有解决学生为学而学的被动局面!
  那么什么才能证明学生的学习水平?
  知其然!
  怎么保证这点?
  就两个办法!一是不仅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为了更好地知其然,所以更要明确地知其所以然!二是举一后能反三!为了更好地知其然,所以要举一反三。
  有一位美国的专家年先生曾出过这样一道题:在一栋150层的摩天大厦前面,老师把30只卡西欧G?Shock计时手表分派给全班30个学生,看谁能在一个小时之内测量出摩天大厦的高度是多少。条件是只可以用老师给的手表,不可以用绳子、尺子之类的测量仪器,也不可以离开现场。据年先生自己说,他曾经对一个班的初中美国学生说这个问题,在五分钟之内,学生们就提出了上百个解决的办法。而当时在场的中国教师和学生到最后也没想出10种方法。
  我们的教师怎么对待教学?
  我深信一个观点,好的教师从来不会因为什么样的教育体制理论等束缚!因为好的教师不把前面这两点贯彻给学生就很难受。而且这样的做法看起来累点麻烦点,但实际上效率极高。而一般的教师只不过是教材的复读机,只关心学生掌握了就行,才不管以后的事情呢!当然,这样的办法简单易行,对那些勤思善辩的学生来说,有没有这样的教师其实无所谓!所以这样的班级里也会有好学生,功劳多少也能算到这样的老师头上,所以这样的老师也很好当!只是大多数的学生被这样的老师害苦了,早上补课,晚上还补课,教得口角吐沫倒也十分辛苦,可学生不仅学得索然无味,而且学过即忘!这种老师的最大特点就是属于当你从这个学校毕业了五年后,就想不起他的名字的那种,您现在掰指头算算,你倒了多少次霉?不过,最差的老师您也还会记得,那是你遇上他是倒了大霉了。
  那么考试考什么呢?
  第一,不仅考你是不是知道了,还要考为什么是这样?比如不仅考牛顿定律的具体定义,还要牛顿定律的发现背景、思想方法、实际意义等!第二,不仅考你用一种方法做,还要考你是否会用更多的方法来做。比如一道题目得分方式是这样的,一共有三种方法可以演算,共30分,做出来一种得10分,全做出来了,才能得满分。想想看,这样的学生怎么能不是融会贯通、机智过人?
  所以新的时期里,我们应该采取新的模式来规划考试的形式,语文考试现在初具雏形,别的学科更应该如此!
  这样考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能把“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和“举一反三”这两点作为教学纲要的话,教学风气一下就变了。教师知道该怎么教了,那些混混教师、笨教师自然就会下岗了。学生也知道该学什么了!这样考出来的学生谁不满意和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