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16~20)
遇事不如意或遭遇突发事件时,孩子往往会表现出情绪不稳定,或者是大喜大悲,或者是做事不顾后果,容易冲动。而善于自我管理的孩子就知道情绪是怎么回事,情绪的体验是什么,应该怎样去正确释放自己的情绪等。
比如,有些孩子喜欢骂人,说脏话。他们虽然知道骂人、说脏话是不对的,每次骂人、说脏话以后也常常后悔,但是由于已经习以为常,所以总无法控制住。针对这种情况,父母要教育孩子正确对待与他人的摩擦。许多孩子的骂人其实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情感宣泄。例如:东西被他人偷走,自己被他人踩了一脚,等等。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与他人之间的摩擦,让孩子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
父母可以和孩子达成一种协议,当孩子在气愤、想发泄时,父母用某种事先约定好的语言或目光暗示孩子,让孩子及时冷静地想一想,考虑如何文明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从而去掉不文明的语言习惯。
有一位脾气非常暴躁的男孩,他的父亲为了帮助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想出了一个办法。
这天,父亲把男孩叫到一面墙壁面前,对男孩说:“孩子,爸爸知道你脾气不太好,这也不是你希望的。但是,骂人,脾气不好会影响到别人。这样吧,从今天开始,你感到自己要发火的时候,就在这面墙壁上贴个图标。”然后,父亲给了小男孩一叠图标。
一周后,墙壁上果然贴上了许多图标。一天晚上,父亲指着墙壁对男孩说:“孩子,你看到自己的坏脾气了吗?”男孩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父亲说:“从现在开始,如果你一天不发脾气,你就从墙壁上撕下一个图标。”
第16种习惯自我管理(3)
第一天,男孩坚持不住还是发了火。第二天,男孩居然真的没发火。这周内,男孩居然有三天没发火。一个月后,墙壁上的图标都被撕掉了。
那天晚上,父亲又把孩子叫到了墙壁前,对男孩说:“孩子,现在你已经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这非常好。你看看,以前你发脾气的图标虽然被你撕下了,但是,图标的痕迹还在。这说明你每次发完脾气之后,不管是给他人还是给自己都将带来不可磨灭的伤害。”
男孩惭愧地笑了笑。从此以后,男孩很少再发脾气了。
由此可见,家长只有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才能逐步纠正发火、骂人、说脏话的不良习惯。当然,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父母需要帮助孩子找到适当的宣泄方法。如:鼓励孩子把不高兴、不愉快的事件告诉父母或其他人,以缓解心中的不快;教孩子不要轻易流露自己的情绪,激动的时候应该在心中默数“一、二、三”;鼓励孩子自我隔离来达到冷静;培养孩子乐观的性格和幽默感,等等。
建议四: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在北京举行的国际心理学大会上,澳大利亚专家莫尼卡•屈斯克
孩子能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孩子如果没有自我控制能力,就会盲目行事,很难干好与自己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事情。例如,一名中学生成绩很好,但由于迷上了电子游戏,便整天泡在电子游戏机室里打电子游戏,一发不可收拾,而耽误了功课,学习成绩每况愈下,最后每门功课不及格,导致被学校开除。
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可”、“否”的观念,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事先在脑海中有一个判断是非好坏的标准,按照这个标准,孩子才能认识到自己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父母不妨通过制定家庭规则来指导家庭成员共同遵守。例如,进别人房间前要先敲门;晚上不能太晚回家;未经家人同意不能在外留宿;下棋、玩游戏要按规则决定胜负;说错话或做错事时要礼貌道歉;看电视时不要干扰别人。即使家长违规也要自觉受罚,让孩子懂得规则的严肃性。当然,父母在制定规则的时候,要跟孩子讲清楚为什么要这样,比如,未经家人同意而在外留宿会让家人担心,这样孩子会比较好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