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错误二:用物质来弥补亲子时间的不足
  帅帅的妈妈是一家公司的老板,最不缺的就是钱。由于她平时经常忙于应酬,所以很少有时间陪伴孩子。不过,只要一到周末她就会带孩子出去玩,无论孩子提出何种要求,都会给予满足。
  生活中,像帅帅妈妈这样的妈妈很多,她们没有太多的时间陪伴孩子,心里感到惭愧,于是她们会给孩子买很多各式各样的衣物、学习用品、零食等,一是慰藉自己,另一方面是想千方百计博得孩子一笑。
  其实,这种过度以物质的方式来补偿孩子的做法是十分不科学的。如果经常让孩子从物质中得到补偿,他们会认为妈妈觉得钱很重要,那么他们也会不自觉地把物质看做是至高无上的,从而会在心中形成一种扭曲的认知。而且,他们还会养成不把向妈妈要东西或提条件当回事的习惯。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一部分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做妈妈常犯的十大错误(2)
  做妈妈常犯的十大错误(2)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母亲在孩子13岁前对孩子的教育很重要,青春期之后父亲的作用则更大。所以,在孩子13岁之前,妈妈一定不要忽视对孩子的教育。
  如果妈妈真有工作要忙,或者像帅帅的妈妈一样有自己的事业,那妈妈就应该把这些情况讲给孩子听:“妈妈真的好想陪你,可妈妈有非常重要的事情去做,等完成后再补偿你。”但是,尽量不要用物质来补偿。每天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跟孩子沟通,告诉孩子自己现在在干什么,要让孩子知道无论何时,妈妈都在惦记着他。
  错误三:孩子没有必要做家务
  雯雯已经上四年级了,学习成绩很好,但就是不爱劳动,每当班级大扫除的时候,她都找借口请假,或是找一个很轻松的活慢慢地干。当老师把她叫到一边,很真诚地劝她要热爱劳动时,她却很不耐烦地对老师说:“我在家里从来没有劳动过,我们家劳动的事情从来都是妈妈来做。”
  老师把雯雯的话转告给了雯雯的妈妈,雯雯妈也无奈地说:“这孩子从小就懒,没有办法。”
  “世上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家务劳动启蒙教育的不足是导致孩子懒惰习气产生的重要原因。孩子小的时候,妈妈怕孩子累着,常会以“孩子太小不会做家务”为理由;孩子大一点的时候,妈妈又认为干家务会耽误孩子的学习,所以不要求孩子参加家务劳动,即使孩子有干家务活的愿望,也会在妈妈这种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泯灭。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它会诱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好吃懒做”的坏习惯。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语重心长地告诫妈妈们:“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而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通过劳动,不仅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可见,让孩子适当地参加劳动是有益的,它有利于增强孩子的体质,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有利于锻炼孩子的意志和毅力等。
  因此,妈妈们该放手时就放手吧,不要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大包大揽,适当地给孩子布置一点家务劳动,给孩子一次施展能力的机会,让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会做的事情经常做。
  孩子作为家庭的一个成员,有权利参与家庭的各项活动,妈妈出于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不让孩子做家务,其实是在无形中剥夺了孩子的这种权利,实际上是把孩子隔离于家庭之外。相信,智慧的妈妈们永远不会这样做!
  错误四:不尊重孩子的隐私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意告诉他人的秘密。人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不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都逐渐丰富起来,孩子的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不断增强,原先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渐渐关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