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孩子,自从有了你,妈妈从来没有好好地看过一次电影。”
“要不是因为你,妈妈现在可能早成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了。”
“因为你,妈妈操碎了心,都累出病来了。”
……
这些都是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的话,一些妈妈经常把自己塑造成牺牲者的形象,想以此来打动孩子,引起孩子的可怜,从而让孩子听话。
有时,妈妈的这种办法确实能使孩子听话。但是,如果妈妈经常性地对孩子说这样的话,却会使孩子产生一种罪恶感,而一个有罪恶感的人往往会采用自暴自弃的方法来度过一生。
错误七:喜欢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小菲的妈妈一说起女儿就特别激动,“我们做父母的为了什么?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的,可她就不给我们争气。你看,我们同事的孩子,比她还小一岁,就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别人行,为什么我们家孩子就是不行呢?”
每当小菲听到妈妈这样说时,她就一肚子委屈,她经常偷偷地在日记里这样写道:
“从记事起,妈妈就不断地拿别人和我比,看到别的孩子画画画得好,她就说我没出息,让我也学画画;看到别的孩子小提琴拉得好,她又让我学小提琴……一年之内,我学了将近五种特长,结果什么也没学会。为什么妈妈总能看到别的孩子的优点,就是看不到我的优点呢?”
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孩子是完全一样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相应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妈妈们总是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的孩子相比,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受到巨大的伤害,很可能会使孩子变得萎靡不振,从此消极待世。
错误八:不给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
小雪今年读四年级,今天中午,妈妈还没吃完午饭,就见小雪哭着跑回家,并告诉妈妈:“我不去上学了。”妈妈问她出了什么事,她也不理妈妈,只顾伤心地哭泣。后来,妈妈劝了半天,她才说出了原因:今天有同学说她丑。
小雪在班里担任班长,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她从小乖巧懂事,接受的都是掌声和鲜花,别人的赞扬声络绎不绝,家人对她更是宠爱有佳。显然,同学说她丑,这个事实让她无法接受。
用户名:
密码:
不再提醒
找回密码注册新用户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一部分妈妈一定要懂的那些心理学做妈妈常犯的十大错误(4)
做妈妈常犯的十大错误(4)
由于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总是渴望给孩子一个安宁的成长环境,不愿意让孩子吃太多的苦。因此,他们除了包办孩子的一切不说,当孩子遇到困难、挫折时,孩子还没有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父母已经为孩子把这些烦恼的事情摆平。如此,孩子体验挫折的机会就被完全剥夺。
其实,家长们这样做并不是为孩子好。在家长完全呵护下长大的孩子,心理往往是不健全的,他们不能经受任何的挫折和失败,因此他们长大后往往会因为不适应激烈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社会而深感痛苦。
错误九:经常对孩子说“你真笨”
一位刚刚入学不久的孩子嘟囔着小嘴对妈妈说:“妈妈,这次考试我不是第一!”而这位妈妈则是用信任、鼓励的目光对孩子说:“你在妈妈眼里始终是最好的!”
很显然,这位妈妈是在赏识和鼓励孩子。孩子听到妈妈的鼓励之后肯定会信心大增,从此为下一次能取得好成绩而努力。
但是,如果此时这位妈妈用一种相反的态度对孩子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笨!那么容易的题你还答错,真是猪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