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给孩子一架正确的“价值天平”
  2008年04月30日15:07
  现象一:暑假即将结束,刚上小学三年级的佳佳便急着让妈妈带她去逛商场。妈妈问她为什么,她歪着小脑袋告诉妈妈:“上学期,楼上的桐桐成了她们班的‘班花’,因为她戴着新头花、穿着新衣服去上学,而且她的文具和书包都是新的。这一学期,我也要做‘班花’。”
  现象二:某天,翔翔从学校回来后,就要求妈妈给自己买一个新文具盒,说原来的旧了不好看,妈妈应允了。可是没过几天,翔翔又缠着要换一个,说其他同学都带很漂亮、很高档的文具盒,他的不够靓。妈妈不同意,他就又哭又闹,最后妈妈被闹得没有办法,只好无奈同意。但是,从此以后,只要翔翔看到其他同学穿的衣服、用的文具比自己高档,他都会缠着妈妈也去给自己买。
  专家分析
  几个孩子正在聊天:
  “我爸比你爸官大,我爸是科长,管着你爸。”
  “我爸比你爸有钱,我爸是大老板。”
  “你爸不如我爸,我爸的右手长了六个手指头……”
  虽然这是一则笑话,但却把孩子的攀比之心跃然纸上。由于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很容易产生攀比心理。
  就拿文具来说,时下,市场上有不少高档文具,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也随意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有了高档文具,就会在心理上产生一种高于其他孩子的优越感。而当别人有了更高档的文具时,他们就会产生虚荣心、嫉妒心,就会产生超过别人的欲望。因此,高档文具只会滋生孩子的欲望,使孩子的攀比心理越来越强烈。
  有时,家长也会对孩子的无理要求表现出明确的拒绝态度,但是,当面对孩子又哭又闹,甚至不吃饭、不上学,家长既心疼,又没有办法,只好依着孩子的要求去做。
  其实,这种做法的危害性很大,孩子一哭闹家长就妥协,这样会给孩子“要挟”父母达成愿望的信息,助长孩子奢侈的消费观念和攀比心理。长期如此,孩子们的攀比就不仅仅局限于穿戴、文具,他们甚至会比父母的职位,家里的房子、车子……
  除此以外,过度的攀比还会使孩子养成对物质方面过分追求的坏习惯,从而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
  小曼的学习成绩很好,小曼的父母也常常以此引以为荣。但是,这段时间,小曼的成绩明显地下滑,父母很着急,经过仔细盘问后才知道,孩子成绩下滑的原因是因为被同学们笑为“土老帽”。
  看到孩子受了委屈,小曼的父母一狠心,拿出了一个月的薪水让孩子焕然一新,为孩子买了一身新衣服、一双新皮鞋,还买了一个新书包,并且这些东西都是名牌。看着孩子每天高高兴兴地上下学,小曼父母心里踏实了,“这下孩子可以安心学习了。”
  然而,让小曼父母没有想到的是,没过一个月,孩子又要求买新衣服,而且还摆出了“光明正大”的理由:我不能只穿这一身衣服吧。可想而知,孩子把心思都放在穿上了,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
  父母不要因为疼爱孩子就一味满足孩子的虚荣心,帮助孩子与同学进行攀比。其实,父母这不是真正爱孩子,而是在无意识地把孩子引入攀比的深渊而不能自拔。
  给妈妈的建议
  如果孩子出现了攀比的心态,妈妈也不要着急。孩子攀比心理的形成不能全怪孩子,他们毕竟年龄尚小,生活经历不深,不可能建立起评价事物的正确标准。这就需要妈妈在教育孩子时,讲究一下技巧、选取适当的方法,引导孩子改掉这种坏习惯。
  方法一:对孩子的过分要求采取冷处理
  孩子:“妈妈,你再给我买个新文具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