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妈妈:“上周不刚买了新文具盒吗?怎么又要买?”
孩子:“我的文具盒功能太少了,我同桌的功能可多了,可以削铅笔,可以当小镜子用,打开后还是三层的。你给我买一个功能更多的吧。”
……
面对孩子的唠叨,妈妈对孩子的这种过分要求就是不理不睬。看妈妈不为自己的要求所动,小家伙很快就把买文具盒的事情忘记了。
当孩子要求购买某奢侈品时,妈妈切不可轻易满足他们。妈妈可以先了解孩子想购买该物品的动机,如果孩子只是想显示自己或与别的同学攀比,这时,妈妈可以对孩子的要求采取冷处理。即对他的要求不做任何回答,给他几天冷静期,等他确定这个物品是否真的需要后,再和他一起讨论是否需要购买。妈妈也可借此机会对他进行深入教育,告诉他,其实他花的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
方法二:订立规则
在帅帅上小学之前,妈妈就与他订立了一个购买规则,其内容如下:
1.每学期开始,可以购买一身新衣服,但价格不得超过200元。
2.每个月购买一次书本、玩具等,但课外读物仅限一本,玩具只限一个。
3.如学期末学习成绩有进步,可奖励他XXX。
在订立规则的同时,妈妈还可以对孩子进行理财方面的教育,让他知道任何东西都来之不易,要学会节约和珍惜。
方法三:将攀比转为动力
孩子与别人攀比,说明孩子的心理有竞争倾向,想要在某方面超越别人。这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孩子的这种心理,让他们在学习、才能、意志力等方面进行攀比,正确引导孩子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将有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
丹丹胆子特别小,直到现在还和妈妈在一个房间里睡觉。
一天,妈妈想锻炼一下丹丹的胆量,便对她说:“咱们隔壁那家的小朋友真棒,才上二年级,就自己在一个房间里睡觉。我们家丹丹也很棒,今天在你自己的小房间里睡觉怎么样?”
看着孩子表现出不乐意的表情,妈妈接着说:“丹丹是大孩子了,都已经上三年级了,如果让同学们知道你还跟妈妈一起睡,会嘲笑你的。”
在妈妈的慢慢引导下,丹丹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睡觉。
此外,家长还可以引导孩子了解、认识更多东西,培养孩子对于文学、历史、自然、地理等多方面的兴趣,和孩子共同选择他真正喜爱的项目,如钢琴、舞蹈、绘画等,增强他在这些方面的造诣。孩子的关注点转移了,就不会局限于与其他伙伴攀比了。
方法四:巧妙利用故事诱导
正确对待孩子的攀比心理,要特别注重榜样的引导作用。
几岁到十几岁的孩子普遍爱听故事,妈妈可以为孩子买一些儿童励志类的故事书;另外,妈妈还可以在晚上孩子做完功课后,或周未闲暇时光,为孩子讲一些历史名人故事,如孔融让梨、凿壁偷光、乐羊拾金等等,引导孩子以故事中人物为自己行为的楷模,自觉向他们看齐。
同时,妈妈还可以利用故事引申的道理,较早地让孩子明确什么是好的行为、什么是不好的行为,这样就会在孩子心中形成一种正确的价值天平,进而使孩子远离攀比虚荣等坏习惯。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部分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的那些坏习惯爱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1)
爱撒谎→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1)
2008年04月30日15:07
现象一:这天早晨,小超没有交数学作业,老师问他:“为什么没交作业?”小超说:“我昨天做完了,忘记装书包里了。”老师看着他一脸的真诚,便说:“那你下午把作业带来吧。”这时,小超的同桌立刻站起来说:“老师,他说谎,作业就在他书包里,他一个字也没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