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儿童资源网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方法一:启发孩子的竞争心理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孩子还没有接触社会的经历,他们感受不到紧张气息。但是,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一个人做事没有效率就无法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因此,从小训练孩子的时间观念和竞争意识是很有必要的。
  一位母亲曾这样写道:
  从儿子上幼儿园起,我就有意识诱导他的竞争心理,让他经常和小伙伴展开竞赛:比速度、比勇敢、比仔细等等,让孩子在竞争中逐步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养成敏锐捕捉信息并做出反应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在家更是如此——
  “儿子,看看咱俩谁穿衣服穿得快”;
  “儿子,咱们全家来个大比赛,今天谁吃饭吃得最慢谁就洗碗,好不好?”;
  ……
  现在,儿子适应了这种学校和家庭的生活节奏,慢慢也就养成了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
  有时,适当增加些生活的紧张气息,不但能够使孩子养成做事讲效率的好习惯,而且对孩子日后的成长和独立精神的形成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方法二:让孩子尝到磨蹭的后果
  小猛从小就有做事磨蹭的毛病。现在,就是在早上时间最紧张的时刻,他也快不起来。妈妈对此很烦恼,但还是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这天早晨,小猛照样是慢吞吞地起床、穿衣服,妈妈没有像往常一样催促他,而是由他不急不忙地整理书包、擦皮鞋,还“忙里偷闲”地看几眼“奥特曼”图书……结果当然是迟到,被老师批评一通。
  放学回到家后,小猛很难过。这时,妈妈才告诉他:“平时不迟到是因为有爸爸、妈妈在替你着急,催着你加油。现在,你长大了,要学会做事加快节奏,安排好时间,如果磨蹭习惯不改,不只是挨老师的批评,还会造成更严重后果。”现在,无论做什么事,妈妈都不会催促孩子了。
  果然,在吃了几次苦头之后,小猛的行动快多了。
  让孩子尝几次磨蹭的后果后,他会自然而然地加快自己的速度。
  方法三:反话正说
  孩子很重视父母的评价,表扬、鼓励总是能打动和激励孩子,从而使孩子按着父母的想法去做。
  晓明做事很爱磨蹭,每天晚上总爱磨蹭到很晚才肯睡觉,这样不但早上起床的时候会很难,还会影响第二天的学习。晓明妈妈对此很有意见,有时,他磨蹭,妈妈就会批评他一通、打他几下,但都不管用。后来,晓明妈妈改变了策略,他知道孩子爱听好话,便试着“反话正说”:“晓明大了1岁,懂事了不少,用不着妈妈提醒,就知道上床睡觉了。”没想到话音未落,晓明高兴地上床钻进了被窝。
  后来,在其他事情上,晓明妈妈也试着“反话正说”,没想到效果都很好。现在,晓明做事磨磨蹭蹭的现象越来越少了。
  方法四: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如果孩子的做事效率不高,妈妈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在日常生活中,妈妈要教会孩子利用统筹方法来安排做事的先后顺序,进而节省时间、提高做事的效率。
  小杰在妈妈的指导下就很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晚上放学回家后,她不是急着像以前一样去看动画片,而是先把老师留的作业做完,然后再吃饭。吃完饭后,再预习一下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完功课,离睡觉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当然,这段时间她是看动画片,还是看漫画书,都凭她选了。
  但是,在孩子效率提高的同时,父母也要告诉孩子,动作快不等于做事马马虎虎、敷衍了事,而是要把事情做得又好,又能节省很多时间。
  >家庭教育>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第二部分聪明妈妈一定要及时扭转的那些坏习惯给孩子一架正确的“价值天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