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孩子一生的36种好习惯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胆怯懦弱是普遍存在的。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对近万人的调查中发现,大约有40%的人认为自己胆怯、腼腆。胆怯有许多表现形式,如公共场所胆怯、社交胆怯、特定情境胆怯、特殊动物胆怯等。
每个孩子都会遇到许多麻烦,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胆小懦弱的孩子往往没有坚强的意志去克服困难和挫折。坚强勇敢的孩子则能够做到持之以恒,凭借自己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和挫折,越过障碍和绊脚石,从而取得成功。
因此,明智的父母应该从小就重视培养孩子坚强的习惯,让孩子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能够坚强地走得顺顺利利。
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坚强的性格呢?
建议一: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
著名文学家朱自清说:“要让孩子在正路上闯,不能老让他们像小鸡似的在老母鸡的翅膀底下,那是一辈子没出息的。”
家长的包办代替是孩子形成软弱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家长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让孩子做任何事情,舒适、平静、安稳的生活,剥夺了孩子自我表现的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孩子独立生活能力的萎缩。
一位中学生说:“我一直相信妈妈是非常爱我的,她希望用自己的肩膀为我挡住所有的风雨,安排好每一步路。可是,在她每天为我忙忙碌碌的时候,她不知道,我所有的勇气和自信都丢失在这份特殊的关爱里了。”
可见,要培养孩子成为强者,父母首先要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把握自己。
一位职业妈妈在教孩子骑三轮车的时候就想到了应该通过此事来锻炼孩子的坚强意志。
10岁的儿子执意要学骑三轮车,妈妈就对孩子说:“那好呀,你一定要坚持学会才行。”于是,妈妈就带着儿子去学骑三轮。刚开始,儿子怎么也骑不好,一定要妈妈推着他才行。后来,妈妈把他带到有小朋友骑三轮车的场地去,先让儿子看别的小朋友骑三轮车。
看到别的孩子骑得自由自在,儿子也想试一试。可是,他怎么踩也踩不动,急得直叫妈:“妈妈,妈妈,帮我推一下。”
“你老让我推你,所以你总是骑不动。你用劲往下踩就行了。”没办法,儿子只好拼命踩,居然真的动起来了。但是,没过多久就翻车了,儿子摔在地上疼得大哭。
看着儿子坐在地上哭,妈妈也很心疼。但是,妈妈想到的是应该锻炼孩子的胆量和意志。于是,妈妈狠狠心对儿子说:“男子汉是不能哭的。快站起来,继续骑吧。”这样,儿子只好自己站起来继续骑,这一次不仅学会了骑三轮,而且锻炼了坚强的意志。
生活善于自理的孩子是个坚强的人,在生活中,他会表现出坚强的一面,在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会用自己的能力去处理这些问题,不会无所适从。因此,父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生活,让他自己去面对生活。譬如:夜间让孩子独立上厕所,自己到牛奶站取牛奶。经过这些锻炼,以后当父母暂时离开时,稍大一些的孩子能够自己待着而不害怕;当发生意外情况时,也能够不惊慌、不哭泣等。这些看起来是小事,但是对培养孩子坚强、勇敢的品质很有益处。
建议二: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
在公共汽车上,有人给一个5岁的小女孩让座。孩子的妈妈却对让座的人说:“让她站着吧,她已经到了该自己站立的年龄了!”
想让孩子坚强,千万不要把孩子当成弱者来看待。只有让孩子自己去站立,他的双腿才会坚强,他的意志才会坚强。
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很注意培养孩子的坚强性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居里夫人把大女儿带到战争前线救护伤员,让她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1918年,居里夫人又要两个女儿留在正遭到德军炮击的巴黎,并告诉孩子,在轰炸的时候不要躲到地窖里去发抖。这种把孩子当成强者的态度真的使居里夫人的孩子们成为了坚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