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种方法教出资优小孩
7.你可以对孩子有期待,但是必须是合理的。
(依幼儿自己的步调成长)每一位父母亲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自己的孩子有高人一等的优异表现与成就,因此容易对孩子产生过高的期望。超越孩子能力太多的期待一下子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无能便会放弃,如果父母亲能了解自己孩子的实力给予适当的期待,等孩子达到目标之后再提升标准,很容易便可以达到目标。
8.与孩子分享你的工作。(促进亲子关系)
在美国的许多城市设有爸爸日妈妈日。在这一天让爸爸妈妈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去上班,让孩子有机会了解父母工作的内容及辛苦,对于亲子关系的互动有很大的帮助。父母认真的工作态度也会成为孩子的典范。另外也会让亲子互动增加许多的话题。
9.为孩子提供一个感官丰富的环境。(敏锐的感官能力)
0-4岁是幼儿感官发展最敏锐的阶段,需要各种的感官刺激帮助其概念的发展。父母在家中可以提供孩子各种运用感官(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探索环境的机会,如:引起视觉探索的图形,可供触摸的不同材质的地板或墙面,能够动手操作的各种玩具教具及日常用具,听得到各种不同的声音刺激,丰富的感官刺激经验是幼儿在未来发展抽象化概念重要且不可或缺的依据。
10.保持你自己的学习热忱,孩子会受到你的影响。
(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许多父母常一天到晚叮咛孩子要念书要认真,却不见得有效果。最好的方式其实是透过身教影响孩子。父母本身能够常常保持对于学习的热忱及新知探索的渴望,将会透过身教深深的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
11.不要给孩子贴标签。(自我概念的发展)
学龄前是幼儿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还未清楚建立自我概念的幼儿很容易受到其它人的影响.因此,随便给孩子贴上标签(如:你还小,等你长大就会了),很容易让孩子的能力及发展受到限制。
12.全家人经常一起玩游戏。(促进亲子关系)
幼儿的生活即游戏,游戏即生活。他们天生就具备有游戏的能力。透过游戏幼儿可以展现他的能力并进行学习。成人在参与幼儿游戏的过程中,可以透过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及针对其需要协助的部分进行辅导。
13.亲子共读。(培养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从小养成。根据一项研究,在孩子童年早期经常有机会坐在成人膝上听故事、看故事的孩子,长大之后较容易有良好的阅读习惯。
14.使用一些幽默,笑话和有趣的故事以激励孩子的创造力。(发展创造力)
15.不要对孩子做的事情有过多的挑剔和评断。(增强孩子好的行为)
当孩子拿着他的作品与你分享,满心期待能得到你的肯定时,千万不要用成人的高标准来评断。学龄前的幼儿尚未脱离自我中心的阶段,成人任何一句批评的话都可能对孩子造成严重的伤害。成人应学习多使用能传递正向讯息的语言(如:你用了好多的颜色、有红色、蓝色和黄色。色彩真丰富),尽量减少使用负向语言(如:你怎么画得这么乱,颜色太多了。)正向的讯息能让孩子获得鼓励,继续表现良好的行为。但负向的讯息却会让孩子停滞,退缩不敢往前进。
16.帮助孩子学习使用家里,学校和公共图书馆的计算机设备。(增进学习的能力)
在这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中,若能善加利用媒体科技,即使不出门也能知道天下事.学龄的孩子可以学习使用计算机,运用科技的进步让孩子的视野触角伸得更远更广。
17.与孩子谈话并学习倾听。(情绪的抒发)
每天花一点时间与孩子谈天是很重要的。藉由谈天的过程了解孩子的想法及需要。在这过程中成人需要学习倾听的技巧,许多的父母还没有等孩子把话说完就急着要纠正孩子错误的观念。这种举动会让孩子不愿意再与你分享她的想法,造成亲子之间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