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
责任心是孩子健全人格的基础,是能力发展的催化剂。做父母的能够给予子女的最好的礼物,应该是“根”和“翅膀”,也就是责任之根与独立之翼。父母要让孩子从小明白,责任就是一种诚信,反映着一个人的品质,只有敢于负责任的人,将来在社会上才是成熟可敬的人。所以,责任是孩子做人之本,是孩子立足社会之本。我们除了给孩子精神上、学识上的指导与关怀,还要注意责任感的培养,使孩子从小就懂得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做个有责任心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而责任心的培养又绝非一蹴而就的,那就从点滴小事做起吧,告诉孩子“离家出门告知父母,莫让家人为他/她牵肠挂肚”。
细节提示
1、让孩子记住出门前告诉父母行踪和返回的时间。
2、不允许十八岁以下的女孩子无理由夜不归宿。
3、告诉孩子父母对他们的挂心是一辈子的,无关乎孩子年纪的大小,让父母放心、安心,是孝顺父母的表现。
细节之33咳嗽时要捂住嘴巴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引起了人们对卫生习惯和道德良知的反省。
以前人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情景:有人走着走着,便旁若无人地随口将痰吐在地上;有人打喷嚏、咳嗽毫不遮掩……卫生部的有关人士在“非典”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除了极个别特殊情况外,人与人的密切接触、咳嗽和喷嚏发出的飞沫,仍然被认为是“非典”传播的主要途径。
当然,“非典”也给整个社会带来了注重卫生习惯和重塑社会文明风尚的可喜景象。人们说习惯源于自然,打喷嚏、咳嗽不用手捂住的习惯也并非是一朝一夕中铸成的。聪明的家长要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这看起来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在生活中“口没遮拦”地对着别人的脸咳嗽、打喷嚏的行为却随处可见。这些行为不仅于健康无益,也是很没有教养的体现。父母要从小就教育孩子养成“咳嗽时捂住嘴巴”的卫生习惯。因为,对着别人或者空气打喷嚏是很不礼貌的,这样不但会把口水或者鼻涕喷到别人的脸上,还可能把包括感冒病菌在内的各种病菌传染给别人。此外,家长还要教孩子养成诸如:咳嗽完了,要记得洗手,饭前、饭后要洗手,当别人面打喷嚏要主动说“对不起”,经常清洗自己的手绢、袜子、内衣等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次,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专家龙永图到瑞士访问,他在卫生间看到一个七八岁的小孩正在修抽水马桶,急得满头大汗。因为,那个小孩觉得他上厕所不冲水是不讲卫生的体现。这种讲卫生、有社会责任感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龙永图。其实应该被感动的何止是他呢?我们的父母也应该从孩子生活中的点滴细节管起,帮助孩子树立一种讲卫生、有社会责任感的意识。
细节提示
1、告诉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也可用手绢、面巾纸之类的东西捂住嘴。
2、让孩子也积极去影响周围的孩子学会打喷嚏要用手捂嘴。
3、提醒孩子远离那些不讲卫生的人。
细节之35与人沟通时要注视对方的眼睛
在一个大型跨国公司的人才招聘会上,小张和小蔡都成功地通过该公司销售主管的初试和复试,他们俩是从一百多名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的。无论笔试还是谈吐,双方都毫不逊色,人事部的选拔“考官”犯了难,因为这个岗位只招一个人。最后,公司经理决定亲自对两个人进行一次面试,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只有几分钟,经理就决定最终录用小张。当被问及原因时,经理很坦率地说:“理由很简单,我在和他们说话时,小张一直注视着我的眼睛,而小蔡却左顾右盼,可见他并不善于倾听别人谈话。而善于倾听、尊重客户是一个销售主管应具备的首先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