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100个关键细节
2.培养孩子文明的言谈举止。
3.培养孩子健康优美的体态和仪表。
4.让孩子从小受到艺术的熏陶。
细节之6“打电话”教育
晚上,秦若正要做功课,忽然发现忘了一门作业,就马上打电话给同学一鸣。秦若听出来接电话的是一鸣的爸爸,就说:“我要找一鸣。”这话被妈妈听见了,却没有说什么。等他放下电话后,妈妈问:“开始是谁接的电话呀?”“是一鸣的爸爸。”秦若回答。妈妈说:“那你是不是应该说:‘叔叔,您好,请帮我找一下一鸣好吗?’”秦若听后,不好意思地笑了。
打电话是日常生活中与人交流获取信息的必要方式之一。除了教会孩子使用电话外,文明用语的传授也是十分重要的。孩子不会接打电话,从表面上看是孩子自身的没有礼貌,其实这是一种道德的残缺,是不尊重他人的一种表现。因为,接打电话时间的选择和语言的使用,也最能反映一个人的道德素养。因此,“打电话教育”也日益成为家庭细节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对于打电话的很多细节,父母应从小就逐步给孩子灌输,如:白天一般宜在上午8点以后,节假日应在上午9点以后,晚上应在22点以前。在无特殊情况下,不宜在中午休息时间和就餐时间打电话,以表示对对方的尊重。打电话前先确认对方的电话号码,仅凭记忆容易拨错。一旦拨错应向接电话者表示歉意,说“对不起,我打错了”、“打扰您了”等。接通电话后先问对方是谁,然后说你要找的人。比如说:“您好!请问您是×××吗?请您帮我找一下×××。”而不要简单地说“给我找×××。”如果对方问你姓名,一般应告诉对方,而不应说“你管我是谁!你是谁呀!”打电话时如果对方不在,一定要使用祈求敬语:“请(麻烦、劳驾)您帮我找一下。”而不能说:“喂!给我找×××。”
父母也要让孩子知道,有时候电话中一句不太慎重的话语可能会葬送一段友谊。“越是亲密的人,越要注意接打电话的方式,以及电话中的措辞和声调。千万不要因为不会接打电话伤害自己的朋友。”
不合时宜地接打电话,还会导致人生许多机会的丧失。小时候会接打电话的人,长大了大多会知道怎样与人相处和交流,也会懂得尊重他人。
细节提示
1、接打电话教育应从孩子上幼儿园后就开始培养。
2、经常锻炼孩子帮大人接、打电话,注意孩子用语是否规范。
3、以身作则,以自己规范的接打电话礼仪影响孩子。
细节之7“悄悄”教育
一位善于观察的父亲,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清明节的前一天,我和妻子带着八岁的女儿到野外踏青。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女儿很兴奋,不时蹲下来,对那些开得鲜艳但又叫不出名字的野花儿说着什么。我很诧异,问女儿:“你对花儿说些什么?”她回答:“我对花儿说,你们今天开得真好看。”“你为什么要蹲下来对花儿悄悄说话呢?”女儿说:“这样花儿才能听见呀。”
听了女儿的话,他心中感慨万千:连孩子都知道对花儿说话要蹲下来轻轻地说,而做父母的教育孩子时又是怎样做的呢?人们常常喜欢把孩子比喻成花朵,然而在“花朵”面前,父母与之交流、沟通,又有几次是悄悄说的呢?
在日常生活中,一些父母发现孩子有过错时,常常不问缘由地大声呵斥、责骂,甚至大发雷霆。他们以为,这样才是对孩子的严格要求。而效果往往适得其反。那么,家长们就有必要来学学如何“悄悄”教育。